均口鎮

均口鎮

均口鎮位於建寧縣南部,距縣城27千米。轄13個行政村。寧三公路過境。轄均口、黃嶺、修竹、龍源、官常、嶺腰、隆下、龍頭、焦坑、洋坑、台田、半寮、芰坑13個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均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建寧縣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54500
  • 面積:306平方公里
  • 人口:17258人
  • 方言:閩贛方言邵武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G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社會事業,科教文衛,經濟發展,工業企業,

鄉鎮概況

均口鎮,地處閩西此邊陲[建寧縣南部,東鄰泰寧、明溪兩縣,南接寧化縣,西、北方向分別與本縣的伊家鄉、金溪鄉接壤,距縣城25公里,省道富下線和秀里線穿境而過,福建母親河千里閩江的正源頭就在境內嚴峰山南麓。全鎮轄13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144個村民小組,人口17258人。鎮域面積306平方公里,林地面積38.8萬畝,耕地面積2.95萬畝。

歷史沿革

均口鎮屬革命老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於1932年11月成立中共均口區委和區蘇維埃政府,所轄8個鄉相繼成立蘇維埃政權和群團組織。1956年設均口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1.7萬。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圍繞建設旅遊邊貿型縣域次中心的目標,聘請三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了集鎮2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和集鎮部分區域的詳細規劃。大力推進集鎮開發和建設,完成了原影劇院地段的拆遷改造、均口村商貿樓的拆遷以及建設了派出所辦公大樓等一批建築,集鎮人口達3800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310元,比2002年淨增530元,比增19.03%,轉移和輸出富餘勞動力1213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7000多萬元,全鎮個體工商戶170戶,比2002年增加60戶。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加大了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和資源的整合,新建教學用房6300平方米,實行國小四年級以上學生集中辦學,普通高中升學率逐年提高;計生工作連續兩年位列全縣第一;鎮村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新建住院部500平方米,添置設備50餘萬元,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科教文衛

1969年興辦均口中學,90年代後,國家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開展“兩基”達標活動,鎮、村兩級投資近500萬元,對中、國小校進行重建、擴建、維修和添置教學器材。2005年,全鎮有中心完小一所,初小11所,60個班,教職工116名,學生1359名;幼稚園4所,6個班,教師7名;中學一所,國中班13個,教職工46名,學生632名。2005年,全鎮有大學生143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2名。2005年,衛生院有醫生護士18名,病床20張,配備黑白B超、200MAX光機、尿十項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儀、心電圖機等先進醫療設備。村村都有衛生所,有鄉村醫生31名。

經濟發展

四年來,均口鎮的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全鎮糧、經作物種植比例由1988年的74:26調整到2005年的48:52,養殖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88年的5.7%提升到2005年的21.3%,工業與農業的比重由1988年的13:87調整到2005年的43:57。菸葉生產與竹業生產是均口鎮的支柱產業。1996—2005年,全鎮年均種植菸葉4258畝,產量7676.4擔,產值354.45萬元。僅此一項,年均實現財政收入78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43元。毛竹林面積由1988年的3.5萬畝擴大到2005年的5.13萬畝。2005年,生產毛竹36萬根,筍乾30萬斤,鮮筍200萬斤,土紙80萬把,僅竹業生產就實現農民人均收入500元。黨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8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77元,2005年達2844元,是1988年的5倍。財政收入1988年完成32.18萬元,1993年首次超過百萬元,達119.4萬元,1999年創歷史最高水平,完成392.9萬元,是1988年的12倍,2003年,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後,財政收入大幅度調減,僅完成財政收入88.3萬元。2005年農業總產值4884萬元,比1988年增長2.4倍。
經濟持續發展。2005年來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比2002年增長40%,工業企業4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產值3000餘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136.4萬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增長63%。筍竹、茶葉、蓮子、菸葉、養殖業等特色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步提升,全鎮種植菸葉6396畝,總產量達1.28萬擔,實現產值647萬元,種植蓮子4300畝,其中推廣建選17號3200畝,總產值達811萬元,推廣種植“紅芽鐵觀音”茶葉500畝。生態農業觀光呈現新亮點,聘請縣建設局和寧化客家設計院對修竹千畝荷花園進行了詳細規劃,並完成了賞荷路徑、蓮文化走廊、荷苑門樓等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接待遊客達4000餘人,有效帶動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目前,該園已升格為福建省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
項目工作紮實推進。2005年全鎮新建、續建生產性項目共12個,建立儲備項目6個,完成總投資4290萬元。在全縣年度項目工作評比中獲榮第二名。2005年全鎮有電視機3462台,戶均一台;電冰櫃314台,洗衣機238台,熱水器284個,機車(輕騎)3073輛,手機2000部以上,小車20多輛,電腦也開始進入老百姓家庭。2005年全鎮有80歲以上高齡人口209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9人。

工業企業

1978年成立均口企業辦公室,1979年,均口鎮政府投資60多萬元,在修竹村車頭創建工業小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80年代企業結構還比較單一,90年代個私企業開始蓬勃發展。1991年先後引進資金1000多萬元,興辦機磚廠、人造板廠、石板材廠、清水筍罐頭廠等12家企業落戶車頭工業小區。企業門類主要以林業、電力、石材等企業為主,有少部分礦產、建材、造紙及其他加工企業。2000年後企業門類開始多元化發展。至2005年,全鎮各類企業達275個,其中農業企業6個,工業企業16個,畜業企業56個,交通運輸企業1個,建築企業1個,飲食服務企業20個,個體工商戶175個,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6274萬元,是1988年的51倍,實現利稅435萬元,工業總產值3696萬元,是1988年增長11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