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核爆炸

地面核爆炸,爆心在地面或地面以上,火球接觸地面的核爆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面核爆炸
  • 外文名:Ground-based nuclear explosion
核爆炸火球與地面接觸的核爆炸。簡稱地爆。按比高的不同可分為有彈坑地面核爆炸(含觸地核爆炸)和無彈坑地面核爆炸。地爆的各種殺傷破壞因素(毀傷因素)中,衝擊波和放射性沾染最為突出。觸地核爆炸所產生的高溫、高壓火球壓縮地面土石介質並在其中形成衝擊波。衝擊波向地下傳播過程中首先壓碎、壓裂和壓實一定範圍的介質,然後將大量土石向四周拋出,形成彈坑,落下的土石只有很少回到坑裡,大部分堆集在坑沿上形成彈坑的唇緣,彈坑內外和彈坑下風方向近距離範圍內,會形成嚴重的放射性沾染。彈坑的直徑和深度取決於核爆炸威力、地表介質的性質和含水量等因素。隨著比高增加,彈坑尺寸減小,當比高約大於15米/(千噸梯恩梯當量)1/3時,不再形成彈坑。根據目標的抗壓強度、分布和核武器威力、投擲精度及作戰意圖等,可以實施不同比高的地爆。觸地核爆炸在土石中形成的衝擊波和強烈的運動,足以摧毀附近地面的堅固目標和距爆心1.5~2倍彈坑半徑範圍內的飛彈發射井、洞庫、地下指揮所等目標。無彈坑地面核爆炸時,爆心投影點的衝擊波壓力約104千帕,但隨傳播距離增加衰減快,可用於摧毀爆心投影點附近的交通樞紐、工業建築、火炮及坦克群等較堅固的地面目標。地面核爆炸的衝擊波與光輻射對一般民用建築和人員的毀傷破壞範圍比相同威力的空中核爆炸小,早期核輻射的毀傷破壞範圍與空中核爆炸相近。地爆造成爆區和雲跡區的放射性沾染,會對人員造成嚴重危害,戰時可用於阻滯部隊的行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