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源是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同時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稱人工地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藥爆破,核彈試驗)等。
地震源根據形成原因可分為天然地震源和人工地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源
- 外文名:seismic source
- 所屬學科:地理
- 所屬領域:地震學
- 套用領域:地震學、氣候學等
- 分類:天然地震源、人工地震源
地震源是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同時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稱人工地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藥爆破,核彈試驗)等。
地震源根據形成原因可分為天然地震源和人工地震源。
地震源是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同時也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稱人工地震源,如人工爆破...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叫做淺源地震。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占地震總數的72.5%,所釋放的地震能...
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h)。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的淺源地震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迄今測到的最深震源深度為720公里。...
地震波(seismic 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橫波(S波)(縱波和橫波均屬於體波)和面波(...
現代地震區劃學說的經驗證明不同的地質結構擁有不同的地震災害效果。通過研究這次地震地表的位移和應變, Reid (1910)公式化了他的關於地震源的彈力復完理論,這個...
目前採用多種方法,...100km的區域事件,定位精度為±1km;100km≤△≤1000km的近震,可達±(2~5)km;遠震精度較差,一般淺源地震,深度誤差為深度值的10%左右...
地震發生的物理過程或震源物理過程稱為震源機制。它可以通過多個地震台的地震記錄圖來確定。淺源地震P波(縱波)初動與震源體初動方向之間的關係較明確而簡單。即P...
地震震中分布圖上每一個點記錄了一次監測到的大小不一的地震。通過對這些地震的發生區域已經發生時間頻率的記載可以很清晰的觀察到地震的活動規律,從而對地震的預防...
利用震中、震源深度和發震時刻都可預先確定的人工地震源,探測地殼深部和上地幔物質的速度結構和物理性質。這種方法的分辨力較高,近年來發展很快。在深部地震探測中...
假設一彈性體,如岩石,受到打擊,會產生兩類彈性波從源向外傳播。第一類波的物理特性恰如聲波。聲波,乃至超音波,都是在空氣里由交替的擠壓(推)和擴張(拉)而傳遞...
人為製造的地震源,分為兩類:一類為炸藥震源;另一類為非炸藥震源。人工震源受能量和地質多重影響。人工地震一般不會造成損害,但對要求高度穩定的精密設備,仍有不利...
貝尼奧夫地震帶是指20世紀50年代開始,貝尼奧夫等人在研究海溝附近的地震時,發現了貝尼奧夫地震源帶—島弧下的中、小型地震震源呈帶狀分布。...
震源深度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是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
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總稱地震序列。...
地震勘探的原理就是用地震的方法來探測地下地質體的特徵,地球自然發地震叫做天然源,人工激發地震波的裝置稱為人工震源。人工震源分為炸藥震源和非炸藥震源。非炸藥...
地震震級是通過儀器給出地震大小的一種量度,考慮到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震級的測定需要考慮地震深度和震中距離。現在測定地震是依靠儀器記錄的地震波。取不同...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
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中海、洋脊地震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
全球的地震分布很不均勻,存在著一些震中密集的地帶,即地震帶。在地震帶外,地震很少,且分布零散。地震帶的存在與一定的地質構造相關,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區域分布在板塊...
中國歷史上強度較大的地震,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預測和抗禦地震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震。...
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又稱震源區或震源體,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稱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