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中期預報
- 定義: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1-2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強度進行的預報。它的依據是地區的地震活動情況及各種趨勢性前兆觀測資料。概念 中期預報是為劃分地震危險區、進行中期震害防禦和地震應急準備工作提供依據。中期預報採用定期和不定期相...
地震預報的三要素指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中國地震預報概論》(梅世蓉、馮德益等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版)談到的地震綜合預報五階段工作程式僅包括表中後五項:即地震形勢預測、年度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地震臨震預報與震後預報。
中期預報 指對未來1~2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短期預報 指對3個月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臨震預報 指對10日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
衛星地震預報是利用星載儀器獲取的信息對發生和即將發生的地震進行監測和預報的工作。分類 按時段分類 有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等。按預報方法分類 (1)以精測板塊移動作為預報地震背景資料的衛星雷射測震法和全球定位系統...
在這次會議上,被視為海城地震的“中期預報”是根據以下四個方面做出的(按重要性由強到弱排列):1、小震活動頻繁;2、海平面數據;3、地磁異常;4、水準變化異常。但從事後的調查來看,小震活動頻繁區域是指遼西傲漢旗的一個震群...
龍陵地震 —— 地震多發地帶的預報 雲南省 地震事業的構建 地震工作會戰指揮部 大震前一年 大震前半年 震前一個月震前半個月 震前四天 震前一天 避難警報 唐山地震 —— 臨震預報失敗的教訓——華北地區的地震趨勢 中期預報 短期...
本書為“十五中國地震預報科技攻關成果系列叢書”之一。全書共分九章,主要內容包括測震學中期預測新方法研究,活動斷裂帶地震中期預測研究,區域形變場及其與強震關係研究,斷層形變時空演化與強震活動關係研究,強地震中期階段前兆異常的綜合研究...
龍陵、潞西大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4級地震成功預報。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發生在20時23分18秒,震級為7.3級,第二次發生在22時0分23秒,震級7.4級。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制定了各學科的觀測規範,對觀測資料質量進行了檢查評比,逐漸淘汰了一些土儀器。台網建設 1986~1990年“七五”期間,國家地震局組織了地震前兆預報方法實用化攻關研究,首次將我國20多年的預報經驗系統化,並...
中期預報的依據有“震中遷移”、“地震空區”和水準測量。短期預報的依據有各種巨觀前兆。雲南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省保山地區西部龍陵縣的朝陽、平達和鎮安、金竹坪一帶,先後發生7.3和7.4級強烈地震。兩次強震使16個區(鄉...
《地震預報》是197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地震預報》翻譯組。內容簡介 本書系根據日本1965年出版的荻原尊禮所著“地震の預知”一書譯出。本書共分六章,較詳細地介紹了日本地震預報工作的進展情況。本書可供廣大工農兵和...
1974年6月,國家地震局召開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趨勢會商會,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區一二年內有可能發生5一6級地震。不久,國務院就批轉了國家地震局“關於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的報告”。對7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地震中期預報。1975年1月...
3.4.1.1依據地震的緊迫程度,分為4級,作遞進式分級動態預警: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五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預警顏色為藍色(Ⅳ級);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地震...
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較嚴重損失。滑坡毀壞農房180幢,稻田、牧場、森林茶園近3900公頃,破壞渠道1126條,摧毀一座裝機容量為240千瓦的水電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破壞道路185公里,塌方量達78萬立方米。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短臨預報...
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較嚴重損失。滑坡毀壞農房180幢,稻田、牧場、森林茶園近3900公頃,破壞渠道1126條,摧毀一座裝機容量為240千瓦的水電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破壞道路185公里,塌方量達78萬立方米。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短臨預報...
依據地震緊迫程度分為3個級別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即“地震重點危險區劃分”,對未來一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區域作出劃分和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即對3個月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震級作出預報;“臨震預報”,即...
除了上海,江蘇如東也是此次地震相對嚴重的災區。1984年5月21日,黃海海域發生6.2級地震。由於地震部門在震前做了較好的中期預報,地震只使如東縣的900餘間民房受到輕微破壞,42座煙囪倒塌,並未直接造成人畜傷亡。南黃海地震帶 南黃海...
江蘇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是江蘇省地震預報機構,政府工作部門。主要任務 1、承擔全省地震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分析預報工作,定期組織周、月會商,提交相應的震情監視報告和全省年度地震趨勢研究報告;2、承擔地震應急會商、震後趨勢判定,...
可運用旱震關係進行大地震中期預報,大地震發生前是有氣象異變作為其前兆的,抓住這種前兆,可以在預測、預報和預防大地震方面發揮作用,深入研究孕震過程中的氣象效應,對於大地震的預報、預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節錄 《中國科學》(B輯...
1972年耿慶國提出“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在中國地震界處於非主流派。爭議很多。耿慶國預報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專著《中國旱震關係》(科學出版社)。1984年7月,《中國科學》(B輯)...
《中國旱震關係研究》是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可供從事地震預報、地球物理、氣象、海洋、地熱和防震抗震工作的科技人員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參考。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國旱震關係(大地震中期預報方法)的奠基性著作和開拓性研究成果。全書由...
經分析研究,他在年底召開的全國地震中期預報科研工作會議上,作了旱震關係的報告,提出了新的發現:6級以上大地震,地震的震中區,震前 1至3年半往往是旱期,旱區面積越大,則震級越高。1974年5月31日耿慶國重申中期預報意見:1972...
第二十二條 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長期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市人民政府發布。新聞媒體刊登或者播發地震預報訊息,必須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地震預報為準。第二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