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1962年成立於湖南長沙,於1966年遷至湖北宜昌,原隸屬地質礦產部。1999年根據國土資發 1999181號文規定,隸屬國土資源部,為歸口中國地質調查局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地質調查與研究任務,負責中南地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及地 質資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與服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質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陳列館
- 類別:區域性地質陳列館
- 地點:宜昌市港窯路21號
- 竣工時間:於1966年
- 館藏精品:震旦紀(約8-6億年前)至早第三紀(約2000萬年前)的地質歷史
- 建築面積:面積近400平方米
- 研究獎項:國家級成果8項省部級獎160餘項
館址位置,館舍簡介,歷史沿革,
館址位置
地質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陳列館館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港窯路21號郵編:443003
地質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陳列館館
館舍簡介
地質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陳列館成立於1980年。主要展出本所研究成果的地質礦產標本,及有關地礦標本。設有兩個專門陳列室,陳列室面積近400平方米。長江三峽地質陳列室,採用生物地層學和岩石地層學相結合的方法陳列三峽地質剖面各時代的岩石和各門類的化石標本。
展示了震旦紀(約8-6億年前)至早第三紀(約2000萬年前)的地質歷史、生物演化和礦產資源的標本;南嶺礦床陳列室,重點反映我國著名的南嶺成礦帶,以有色、稀有為特色的部分典型礦床的區域地質、礦床特徵的標本和各種礦物標本,對研究生物地層學和礦床學及開展科普教育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
該館接待科研人員,也歡迎外來參觀者。
歷史沿革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現有職工432人,其中在職職工248人。在職專業技術人員19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86人,研究員18人,具有中級職稱的 74人。博士9 人,在讀博士生15人,碩士學位19人,在讀碩士生6人。有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與科研隊伍,內設6個綜合管理部門:所長辦公室、 黨群工作處、人事教育處、財務處、科技外事處、離退休職工管理處。4個二級部門:地質調查部、中南地質信息資料中心、中南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科地實業 總公司。其中地質調查部下設地質調查管理處與4個業務研究室:基礎地質調查研究室、礦產資源評價室、環境地質調查研究室、地層古生物及油氣資源調查研究 室。
建所40多年以來,我所在地調查科研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400餘項,出版專著近100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0餘篇,獲得國家級成果8項,省部級成果獎160餘項。
我所承擔了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立足中南、開拓西部、服務三峽,面向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建立一支學科基本齊全、人員結構合理的高素 質、專業化骨幹地質調查隊伍為目標,堅持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切實提高地質調查成果水平,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鞏固傳統優勢學科(地層 古生物、同位素地質、花崗岩地質與礦產),發展現有重點學科(環境地質、工程地質)、培育未來新興學科(勘查技術、信息技術)。
中南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擁有MAT260、MAT261等大型質譜儀和X射線衍射儀及紅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計等一批先進儀器設備,十分重視在測試方法上的創新和服務領域的擴大,正在向環境地質、農業地質等領域拓展,不斷滿足社會需求。中南地質信息資料中心擁有 大型專業圖書館,館藏圖書9萬餘冊,展出面積1200平方米的“龍化石博物館”,珍藏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關嶺生物群”海生龍化石和三峽及華南地區精美的 岩石礦物古生物標本及圖像資料。充分利用資源、網路和刊物《華南地質與礦產》優勢,積極推進地質信息資料的社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