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三維正向設計及BIM套用——基於達索3DEXPERIENCE平台

地質三維正向設計及BIM套用——基於達索3DEXPERIENCE平台

《地質三維正向設計及BIM套用——基於達索3DEXPERIENCE平台》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質三維正向設計及BIM套用——基於達索3DEXPERIENCE平台
  • 作者:王小毛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709199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3D EXPERIENCE(簡稱3DE)平台,創造了一種快速、高精度、適應性強的全新正向建模方法。全書共12章,介紹了3DE平台的安裝方法、配置、工作界面與基本操作;簡述了三維地質模型正向設計流程,以及基於3DE平台進行地形數據與地質數據處理與融合的方法;介紹了覆蓋層、岩層、褶皺、斷層、透鏡體等三維地質體的建模方法;介紹棕霉艱了基於三維地質模型開展三維正向協同設計、二維地質出圖、模型貼圖漫遊,以及基於三維模型反算結構面產狀及計算塊體組合體積等的方法及套用案例。 本書可供工程設計人員和科學研究人員使用,也可供有關高等院校店鑽微坑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王小毛,男,1963年9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協會技術標準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水利學會常務理事,現任長汗坑墊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分管信息化(含BIM)工作。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3DE平台安裝方法
1.1 客戶端電腦囑承軟硬體配置要求
1.2 3DE平台客戶端安裝
1.3 客戶端補丁安裝
1.4 設定客戶端License地址
1.5 證書導入
1.6 伺服器信息設定
1.7 增加環境變數
1.8 幫助文檔安裝及添加
第2章 3DE平台配置
2.1 Web端配置
2.1.1 基本概念
2.1.2 合作區建立
2.1.3 人員和許可權配置
2.1.4 客戶端密碼修改及找回
2.2 客戶端配置
2.2.1 客戶端登錄
2.2.2 通用項設定
第3章 3DE平台工作界面與基本操作
3.1 通用界面
3.2 地質建模主要APP
3.2.1 文檔標籤
3.2.2 結構樹
3.2.3 工具列
3.2.4 狀態欄
3.2.5 設計機器人
3.3 基本操作
3.3.1 檔案管理
3.3.2 滑鼠操作
3.3.3 設計機器人(指南針)
3.3.4 自定義選項設定
第4章 三維地質模型正向設計流程
4.1 工程勘測BIM實施方案
4.2 3DE平台三維地質模型結構樹定義
4.3 三維地質幾何模型創建方法
4.4 三維地質幾何模型創建流程
4.4.1 地形模型建立流程
4.4.2 地質模型建立流程
第5章 建模數據源整理及導入
5.1 設定模型大地地理坐標
5.2 地形數據整理及導入
5.2.1 ASCⅡ格式點雲導入
5.2.2 Lidar格式點雲導入
5.2.3 大型地形檔案導入
5.3 地質點數據導入
5.4 鑽孔數據導入
5.5 工程地質平面圖導入
5.5.1 圖層清理
5.5.2 圖件導入
5.6 工程地質樂店煮剖面圖導入
5.6.1 圖層清理及平移
5.6.2 直線剖面圖導入
5.6.3 折線(弧炒采棕您線)剖面導入
第6章 產狀模板製作
6.1 產狀線模板製作
6.2 產狀面模板製作
6.3 產狀面模板套用實例
6.4 利用模板求解產狀
6.5 利用模板求解產狀實例
第7章 地形建模
7.1 點雲處理
7.1.1 移除點雲
7.1.2 過濾點雲
7.1.3 合併點雲
7.1.4 雲/點轉換
7.2 創建地形格線(Mesh)面
7.2.1 利用ASCⅡ格式點雲創建格線(Mesh)面
7.2.2 利用雷射雷達點雲創建格線(Mesh)面
7.3 格線(Mesh)面處理
7.3.1 清除
7.3.2 改進
7.4 地形格線(Mesh)面顯示顏色及等高線
7.5 地形格線體模型創建
7.5.1 地形格線(Mesh)面坐標顯示
7.5.2 地形格線體模型創建
7.6 地形格線(Mesh)面轉曲面及偏差分析
7.6.1 地形格線(Mesh)面轉曲面
7.6.2 地形格線(Mesh)面與曲面偏差分析
7.7 地形Solid實體模型創建
第8章 地質建模
8.1 覆蓋層建模
8.1.1 建模方法及命令
8.1.2 建模數據源導入
8.1.3 覆蓋層上表面分割
8.1.4 覆蓋層淚腿辣下底面生成
8.1.5 覆蓋層格線體模型創建
8.1.6 覆蓋層Solid實體模型創建
8.2 岩體建模
8.2.1 單斜構造岩層建模
8.2.2 緩傾岩層建模
8.3 斷層建模
8.3.1 斷層面建模方法
8.3.2 斷盤岩體建模
8.4 褶皺建模
8.4.1 褶皺要素
8.4.2 褶皺建模方法
8.5 透鏡體建模
8.6 風化面建模
8.7 地層岩性標註
第9章 三維地質模型正向設計實例
9.1 地形處理及建模
9.2 導入平面圖
9.3 導入鑽孔數據
9.4 覆蓋層建模
9.5 基岩建模
9.6 模型快速更新
9.7 模型校對
第10章 二維地質出圖
10.1 軟體設定
10.2 自定義線型及填充圖案
10.3 圖框繪製
10.4 直線剖面
10.5 折線剖面
10.6 曲線剖面
第11章 地質模型貼圖、漫遊及高解析度出圖
11.1 地形貼圖
11.2 地質體貼圖
11.3 模型漫遊
11.4 模型高解析度出圖
第12章 地質模型發布及保留
12.1 地質模型發布
12.2 地質模型保留
12.3 更改地質模型責任人
參考文獻
5.2.2 Lidar格式點雲導入
5.2.3 大型地形檔案導入
5.3 地質點數據導入
5.4 鑽孔數據導入
5.5 工程地質平面圖導入
5.5.1 圖層清理
5.5.2 圖件導入
5.6 工程地質剖面圖導入
5.6.1 圖層清理及平移
5.6.2 直線剖面圖導入
5.6.3 折線(弧線)剖面導入
第6章 產狀模板製作
6.1 產狀線模板製作
6.2 產狀面模板製作
6.3 產狀面模板套用實例
6.4 利用模板求解產狀
6.5 利用模板求解產狀實例
第7章 地形建模
7.1 點雲處理
7.1.1 移除點雲
7.1.2 過濾點雲
7.1.3 合併點雲
7.1.4 雲/點轉換
7.2 創建地形格線(Mesh)面
7.2.1 利用ASCⅡ格式點雲創建格線(Mesh)面
7.2.2 利用雷射雷達點雲創建格線(Mesh)面
7.3 格線(Mesh)面處理
7.3.1 清除
7.3.2 改進
7.4 地形格線(Mesh)面顯示顏色及等高線
7.5 地形格線體模型創建
7.5.1 地形格線(Mesh)面坐標顯示
7.5.2 地形格線體模型創建
7.6 地形格線(Mesh)面轉曲面及偏差分析
7.6.1 地形格線(Mesh)面轉曲面
7.6.2 地形格線(Mesh)面與曲面偏差分析
7.7 地形Solid實體模型創建
第8章 地質建模
8.1 覆蓋層建模
8.1.1 建模方法及命令
8.1.2 建模數據源導入
8.1.3 覆蓋層上表面分割
8.1.4 覆蓋層下底面生成
8.1.5 覆蓋層格線體模型創建
8.1.6 覆蓋層Solid實體模型創建
8.2 岩體建模
8.2.1 單斜構造岩層建模
8.2.2 緩傾岩層建模
8.3 斷層建模
8.3.1 斷層面建模方法
8.3.2 斷盤岩體建模
8.4 褶皺建模
8.4.1 褶皺要素
8.4.2 褶皺建模方法
8.5 透鏡體建模
8.6 風化面建模
8.7 地層岩性標註
第9章 三維地質模型正向設計實例
9.1 地形處理及建模
9.2 導入平面圖
9.3 導入鑽孔數據
9.4 覆蓋層建模
9.5 基岩建模
9.6 模型快速更新
9.7 模型校對
第10章 二維地質出圖
10.1 軟體設定
10.2 自定義線型及填充圖案
10.3 圖框繪製
10.4 直線剖面
10.5 折線剖面
10.6 曲線剖面
第11章 地質模型貼圖、漫遊及高解析度出圖
11.1 地形貼圖
11.2 地質體貼圖
11.3 模型漫遊
11.4 模型高解析度出圖
第12章 地質模型發布及保留
12.1 地質模型發布
12.2 地質模型保留
12.3 更改地質模型責任人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