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後把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均稱為地理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理循環
- 提出者: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
- 提出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 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
- 統稱: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
- 分類:固相、液相、氣相、生物循環
最初由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後把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均稱為地理循環。
最初由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後把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均稱為地理循環。...
地理循環論是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899年提出的一個在流水作用下的地貌發育模式。假設一個平原隨地殼急速上升成為高地後,在地殼長期穩定下,地貌發育經過三個階段,...
地質大循環是指結晶岩石礦物在外力作用下發生風化變成細碎而可溶的物質,被流水搬運遷移到海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變成沉積岩,當地殼上升,沉積岩又露出海面成為陸地,...
水循環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過吸收太陽的能量,改變狀態到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陽蒸發成為空氣中的水蒸氣。而水在地球的狀態包括固態、...
熱使地幔物質以每年數厘米的速度進行大規模的熱循環,形成對流圈,它作用於岩石圈...地理理論六大板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
物質生物循環是指植物吸收空氣、水、土壤中的無機養分合成植物的有機質,植物的有機質被動物吸收後合成動物的有機質,動物、植物死後的殘體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
教科書/教材/課本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1 人教版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地理第三單元 編輯 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1)組成岩石的礦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
侵蝕循環學說是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884~1899年間提出的一種地形發育理論。他認為地塊開始上升與被逐漸剝蝕夷平,並降低到起伏不大的地面或接近基面的準平原之間,...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
地球環境指人類在其中生存與發展的地球表層,即自然地理環境,又稱自然地理系統。地球環境是由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動物界和土壤等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要素...
《地理常識全知道》是2011年1月1日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文明。本書介紹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常識。...
中國地理地勢特徵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
地理節律:自然地理過程或現象隨時間的演化而重複出現的變化規律叫自然地理環境的節律性,分為周期性、旋迴性、階段性節律三種。...
關於地理學的報告。主要是發表對地理學的研究、看法。...... 關於地理學的報告。主要是發表對地理學的研究、...處理後再用於農田灌溉,工業廢水也大多實現了循環...
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12月26日發布訊息稱,鑒於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017年維加獎將授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教授。瑞典人類學...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 是有機界和無機界相互轉化的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
地理景觀是指四周為天然界線所圍繞的、性質上與其他區域有區別的地球表面的區域。每一區域是各種物體和現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約的總體,並與景觀殼有著不可分割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
(地理名詞)編輯 鎖定 回歸線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緯23°26′的兩條緯度圈。...並始終在北緯23.5度附近和南緯23.5度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
主要由四部分構成:海水運動形式;洋流的成因;表層洋流的分布;洋流對地理環境的...海里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