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遙感是指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遙感
- 外文名:Remote sensing of the earth
- 實質: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
- 遙感器種類:膠片相機、超多光譜遙感器等
- 地球資源衛星:第一個可詳細研究地球的空間平台
- 套用領域:測繪科學、地理資源、地質學等
地球遙感是指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
地球遙感是指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發展歷史150年前,L.J.M.Dguerrea和J.N.Niepce發明的銀板照相術為現代攝影技術奠定了基礎,也提供了一種記錄...
遙感,從字面上來看,可以簡單理解為遙遠的感知,泛指一切無接觸的遠距離的探測;從現代技術層面來看,“遙感”是一種套用探測儀器。使用空間運載工具和現代化的電子、光學儀器,探測和識別遠距離研究對象的技術。遙感通過人造地球衛星、航空...
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例如航空攝影就是一種遙感技術。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大大推動了遙 感技術的發展。現代遙感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等...
衛星遙感地球是在航空、航天站觀察鑑定地球表面物體的性質、狀況,或地球內部現象的技術方法。可用於資源勘探、環境監測、氣象預報、預測自然災害等。1976年聯合國外空委員會法律小組委員會設立的遙感工作組,至1978年先後制定17項規則:(1...
遙感分析是指運用遙感技術對地球表面進行探索並從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現代地理學研究方法。不同的地理景觀對電磁波的反射特性不同,它們本身輻射電磁波的強度和波長也不相同。遙感技術通過對接收到的地面景觀發出的可見光、紅外光、微波輻射的...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台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
地球科學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學,主要包括地質學、地理學,以及其它衍生學科。各學科通常會以物理、地理、地質、氣象、數學、化學、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遙感科學是在測繪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
地理遙感通常是由相應的遙感技術來採集有關的空間環境數據,並對其進行簡單的分類,再通過地理信息系統來對所採集的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基本介紹 遙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和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理遙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了解和探測地理信息...
一般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模型來改正和消除遙感影像成像時因攝影材料變形、物鏡畸變、大氣折光、地球曲率、地球自轉、地形起伏等因素導致的原始圖像上各地物的幾何位置、形狀、尺寸、方位等特徵與在參照系統中的表達要求不一致時產生的變形。
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的技術方法,主要有地面覆蓋、大氣、海洋和近地表狀況等。遙感監測技術是通過航空或衛星等收集環境的電磁波信息對遠離的環境目標進行監測識別環境質量狀況的技術,它是一種先進的環境信息獲取技術,在獲取大面積...
遙感地球所的戰略定位為研究遙感信息機理、對地觀測與空間地球信息前沿理論,建設運行國家航天航空對地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體系,構建形成數字地球科學平台和全球環境與資源空間信息保障能力。截至2016年7月,遙感地球所共有...
遙感探測指通過搭載在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平台上的感測器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從觀測到的光譜中提取所需物理信息。介紹 遙感探測 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
“地球遙感觀測衛星”(Earth Remote Observation System,EROS)是圖像衛星國際公司發展的商業高分辨牢遙感衛星,為軍民用戶提供高分辨牢衛星遙感服務。 研發歷程 1996年10月,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IAI)獲得以色列政府批准,開始研製EROS系列...
①地面遙感平台,如固定的遙感塔、可移動的遙感車、艦船等;②航空遙感平台(空中平台),如各種固定翼和旋翼式飛機、系留氣球、自由氣球、探空火箭等;③航天遙感平台(空間平台),如各種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或不載人的宇宙飛船...
全球變化遙感研究地球氣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等地球系統科學和全球變化研究領域中,遙感技術發揮的重要作用。研究內容 全球變化遙感研究地球氣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作用等地球系統科學和全球變化研究領域中,遙感技術發揮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能力顯著提升。中國首顆民用立體測圖衛星“資源三號”運行近3年來,獲取的影像全球覆蓋面積已近1億平方公里,廣泛套用於基礎測繪、國家重大測繪工程、測繪應急與國際合作等方面。玩過谷歌地球的都知道,當...
遙感探測所使用的電磁波波段是從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到微波的光譜段。 太陽作為電磁輻射源,它所發出的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太陽光從宇宙空間到達地球表面須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層對太陽光的吸收和散射...
為取得地球的各種環境要素的定量數據,運用陸地衛星定時提供全球或局部地區的環境圖像的工作。由於環境變化的時空尺度不同,需要採用不同的遙感技術手段。例如全球的酸雨、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海面升降等,主要利用靜止衛星圖像。大河流域範圍內的...
“海亞姆”地球遙感衛星(Khayyam Satellite)由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旗下企業研製和生產。2022年8月9日,計畫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執行‘聯盟-2.1b’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利用‘弗利蓋特’上面級將伊朗定製的‘海亞姆’地球遙感衛星送入軌道。當...
地球兩極有將近30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被海冰覆蓋,極低海冰監測隊極低海域的航道設計和海上航行安全保證非常重要。利用衛星的微波輻射計和散射計以及SAR數據,可以獲取極地區域海冰分布和變化情況。凌汛 衛星遙感監測凌汛主要依據不同地物的光譜...
3、遙感圖像的分類 遙感圖像分類是一種按屬性特徵將圖像的所有像元分為若干個類別的技術。對地球表面的遙感圖像數據進行屬性的識別和分類,可以達到識別圖像所對應的實際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目的。多光譜遙感圖像分類是以每個像元的多...
2024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透露,新一代對地觀測系統“透視地球”已經開始研製。工作原理 透視地球’利用電磁、微波、雷射和重力等穿透性、多維度、高密度的新型透視遙感探測技術,對地球物理空間、...
環境遙感起源 “環境遙感”一詞於1962年開始在國際科技文獻中出現。1964年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國家科學院和海軍海洋局聯合發起舉行“空間地理學”的專題討論會,討論如何從空間研究地球環境,提出一個以地球為目標的空間觀測規劃。1964年...
(2) 遙感影像分類 通過比較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 由於中巴地球1號衛星的影像解析度為19.5米, 地物之間有很多相似特徵, 如果採用沒有人工前期干預的非監督分類則會有很大誤差, 例如耕地和林地有很多的誤判等問題, 所以要放棄非監督分類...
全球環境遙感監測 全球環境遙感監測是2006年公布的地理學名詞。定義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全球大氣、海洋污染和地震、洪澇、乾旱等災害及森林火災等進行動態監測並適時作出預測與預警。出處 《地理學名詞》。
因此,地球氣候不但與大氣有關,還與海洋與大氣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海氣相互作用的基礎是海表溫度,海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正是通過海氣界面進行的。通過熱紅外可以遙感海表溫度,彌補傳統資料的不足和缺陷。2.全球海表面溫度變化。
地球資源技術衛星是專門用於勘測和研究地球上的各種自然資源、人工作物、自然環境和各種動態變化的遙感衛星。地球資源技術衛星是探測陸地資源和環境的衛星。它是中等高度、長壽命和中等解析度的系列人造地球衛星。衛星上裝有先進的遙感器,能...
《地球衛星遙感:數據計算的過程和工具》是200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 (Qu.J.J.) 等。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兩卷。此為第2卷,共有18章,主要內容為(1)提供了有關地球科學遙感數據的信息;(2)討論了MODIS探測器...
濕地資源監測: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富生態多樣性的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實時監測濕地種類及其數量,為濕地的保護提供第一手材料顯得尤為重要。遙感技術具有觀測範圍廣,信息量大,獲取信息...
衛星地圖(衛星圖),標準稱為衛星遙感圖像(衛星影像)。衛星遙感是通過衛星在太空中探測地球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 將這些電波信息轉換、識別得到的圖像,即為衛星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