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質量重新布局

地球質量重新布局理論由我國地球物理學專家趙盛燁老師在2010年3月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質量重新布局
  • 提出時間:2010年3月
  • 提出者趙盛燁
  • 基本原理:海洋同陸地的各類活動是互動的
地球質量重新布局,地球質量重新布局原理的巨觀表述:,微觀上的基本原理:,意義,

地球質量重新布局

其原文表述如下:

地球質量重新布局原理的巨觀表述:

存在於宇宙中的所有可稱之為星球的星體,她的密度越大、質量越大,它的外形就越接近圓球形:所以黑洞是規則的圓球形。 地球也受到這一規律的制約,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如果地球的周圍空間變化較小,且地球的自轉周期變化較小,那么地球會始終保持類似現有的幾何形態(一個扁球形的樣子),從宇宙中來看它既不會變得過“胖”,也不會變得過“高”。因此,如果有地球表面有大量物質由南北極流向更低的緯度的話,則地球便會在深層(或表述為“內部”)產生比從前更激烈的物質流,這樣的物質流同表面物質流相反運動,以使地球的外形更接近從前的狀態。而在這樣的物質對流過程中,便會引發各種強烈的地質運動和自然災害,如:地震、天坑、暴雨、乾旱、洪水、海嘯、山崩等。
地表物體所受合力地表物體所受合力
這就是地球質量重新布局的巨觀表述。

微觀上的基本原理:

在產生生命的過程中、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在地球物質交換的整個過程中,海洋同陸地的各類互動活動是這個星球的關鍵,她們共同的構成了平衡和被平衡的和諧關係。
本質上來講,地球是一大堆物質的聚集體,人類也是物質的一個組成成分,所有的物質都因為自身擁有質量而對另外的物質具有一定的引力,當這些物質聚集成一團的時候,便產生了“重力”。幾乎所有位於地球表面的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影響而使它不會被拋到宇宙中,而且他們所受到的合力都是指向地心附近的。
無論物體處在地球的什麼位置上,它受到的重力幾乎都會指向地心,如果將這個球體擴展攤平,就會得出魚缸模型。任何處於魚缸模型表面的物體所受的合力方向幾乎都是垂直向下的。
魚缸模型魚缸模型
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在軟流層的幫助下,地球上的所有物質會盡力保持魚缸模型中的類水平表面,如果將這個模型還原回去,就是一個球形。這是地球本身的物質交換與平衡的過程,也是地球質量重新布局理論的出發點。

意義

它的理論提及的動力因素引發地殼發生如下運動:
  1)冰川的溶化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海水的總體質量也會增加,新增加海水會對大洋以下的板塊施加一定程度的壓力;
物質運動方向物質運動方向
2)受到更大壓力的海洋板塊發生全部(太平洋板塊等)或局部(印度洋板塊等)下沉;
3)這樣的下沉直接導致了地球內部壓力的升高,具體現象是地球內部溫度升高及部分火山噴發等;
4)具有流體特性的軟流層具有足夠的壓力,便是大陸板塊向上抬升的動力,壓力越大,動力也越大;
5)海洋板塊向下運動,大陸板塊向上運動,會導致兩板塊交界處的縱向位移。
因此“地球質量重新布局”理論認為,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在特定環境下走向更合理的物質布局的一個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