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舟

地球之舟

地球之舟,一種自備發電系統、水過濾淨化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的生態建築。一次建成後,它像個生物體一般,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循環,居住者在沒有任何水電煤氣接入的條件下,也有豐富的食物來源。

概念,建造理念,發明人,發展歷程,新進展,

概念

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地球之舟,它們都根據當地材料環境來建造,但遵循6個理念:
地球之舟地球之舟
  1. 建材 使用現代社會的廢棄品做主要建材:廢輪胎、玻璃酒瓶、易拉罐、塑膠瓶等。
  2. 電 所有用電均來自自然,如太陽能和風能。
  3. 溫度 靠太陽光,空氣流通,熱儲備建材調節溫度。
  4. 水 靠雨水收集系統,自己產生飲用和灌溉用水。
  5. 排污 淨水至少會被循環使用四次,最後靠排污分解系統自行處理廢水。
  6. 食物 房內溫室出產的蔬果糧食,足以滿足居住者的需求。

建造理念

作為歐洲首片“地球之舟”小區,這一片23棟民居將完全按照此類房屋的三條“黃金理念”建造。所謂三條“黃金理念”就是:
首先,它的建築材料應該完全來自建築所在地,並儘可能多使用可再生材料;
其次,房子必須使用天然能源,可以完全獨立於電網;
最後,要適合沒有任何建築技能的普通人自行建造。

發明人

麥克·萊諾茲,美國持照建築師,Earthship地球之舟發明人,現居住於美國墨西哥州。經常應邀前往世界各地,協助和指導當地人修建“地球之舟”Earthship。
著有《How to Build Your Own》(如何修建自己的地球之舟),《Earthship Global Plan Option Booklet》(地球之舟規劃手冊),《Comfort in Any Climate》(適應任何氣候)等十多本書。

發展歷程

1977年,第一所“地球之舟”誕生了。這所用易拉罐和輪胎砌成的平房結構獨特,屋內沒有隔牆,沒有門,每個單元之間拉著布簾。一連串房間組成了一個U形,頂端開口的那側是個有整面玻璃牆的溫室,裡面種滿各種花草樹木。屋頂上有太陽能板和雨水收集槽。房子還開有天窗,用來調節冷熱空氣。房子內部就跟任何美式房屋一樣,有設備齊全的廚衛,優雅的裝飾品,溫馨的實木家具。
2005年,印尼海嘯爆發後,用當地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以低廉的造價建起了一系列地球之舟:輪胎和瓶子築成的牆非常厚實,足以抵抗九級地震;弧形的結構能最大程度地分散海嘯帶來的衝擊力。
2007年地球之舟的法案獲美國新墨西哥州政府批准。

新進展

荷蘭東部小鎮奧爾斯特正在開發一處別具特色的居民小區,形態各異的23棟環保“地球屋”將在此“落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地球之舟”。
從路邊望去,工地上呈現一派忙碌景象,還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首棟木結構“地球屋”已拔地而起,業主和志願者們正在壘砌“輪胎牆”。其它“地球屋”也已陸續破土動工,場地上堆放著廢舊輪胎、沙土、秸稈和木材等各種建築材料。
按照設計,夏季電力供應充足,可將剩餘電力併入電網,以彌補冬季電力供應不足,全年整體上能做到供求平衡。飲用水來自地下水源,污水則經處理後通過管道排到野外,也可用來澆花澆草。
這個建設項目於2011年底正式啟動,預計2015年將全部竣工。
地球之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