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鑲嵌構造

地殼鑲嵌構造由中國地質學家張伯聲在六十年代初創立。指大大小小、一級套一級、既破裂又結合的,互相鑲嵌的地殼構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殼鑲嵌構造
  • 表現:全球存在四大波浪系統
  • 表現2:以太平洋和非洲為對極
  • 原因:地殼波浪運動的起因
觀點,表現,原因,

觀點

張伯聲認為,地殼上的兩大構造活動帶——環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帶把全球分為太平洋、勞亞和岡瓦那三大殼塊。在巨大殼塊和構造帶內部都還有次一級、再次一級的構造帶,把它們次分、再次分為一級套一級的地塊,構成大塊套小塊,互相鑲嵌的圖案。1965年,他進一步提出地殼波浪運動,以揭示鑲嵌構造有一定規律可循,其空間展布和運動變化均與之有關。

表現

全球存在四大波浪系統:
①以太平洋和非洲為對極,以環太平洋構造帶為大圓的太平洋——歐非波系;
②以南北兩極為對極,以地中海構造帶為大圓的北冰洋——南極洲波系;
③以北美洲和南印度洋為對極的北美洲——印度洋波系;
④以西伯利亞和南大西洋為對極的西伯利亞——南大西洋波系。
在中國前兩組波系尤為明顯,它們相互交織,構成斜方網狀的構造格局。

原因

地殼波浪運動的起因主要是地球本身的自轉與脈動。自轉速度變化造成全球性的北東和北西向的共軛扭裂網路。影響地球自轉速度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的脈動,即體積的脹縮變化。地球體積變化主要是其內部物質結構的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