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說”又稱“地殼的鑲嵌構造與波浪運動說”,簡稱為“波浪鑲嵌說”或“鑲嵌說”。由西安地質學院名譽院長、中科院地學部學部委員張伯聲教授(1980年前任西北大學副校長等職)所創立的解釋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的一種科學假說(所有的關於天體演化以及地球的形成發展、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的學說還都只能是假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 又稱:“地殼的鑲嵌構造與波浪運動說”
  • 簡稱:“波浪鑲嵌說”或“鑲嵌說”
  • 性質:科學假說
該假說從地殼構造地貌出發,結合建造及形變分析運用波浪運動的理論,對地殼的構造發展進行歷史的和現狀的解釋,提出了一些近乎規律性的看法,並在指導地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國地質、石油、煤炭、冶金、水文工程、建材、地震等系統的單位中,都有一些人在運用“波浪鑲嵌說”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地質工作的實踐和研究;這些地質工作者遍及六大區,特別是陝西、寧夏、江西、廣西、山西、山東、河南、新疆等地一些同志的研究成績顯著。70年代以來,“鑲嵌學派”已被公認為我國五大地質構造學派之一(見1979年4月8日“光明日報”第2版);被收入台灣編輯出版的《中山大辭典》(地球科學分冊)中的中國地質構造部分;1983年11月在西安召開了“全國首屆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20餘省區的生產、科研、教育戰線上的(包括解放軍系統)近百名代表,老少鹹集,群賢畢至,歡聚一堂,盛況空前!1986年9月在西安評審通過了《1∶400萬中國波浪狀鑲嵌構造圖》及其說明書,這是我國地質界在地質構造學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