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憩環境中,遊憩者往往因對環境的使用(如休閒活動的參與)而對某個地方產生各種形式的情感聯結和態度與行為的忠誠,這是地方感(sense of place)研究的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方感
- 外文名:sense of place
- 感知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
- 普利特:把地方感分為3個維度
理論發展,編輯推薦,
理論發展
早期的環境心理和感知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
賴特(Wright,1966)首創geopiety(敬地情結)一詞,用於表示人對自然界和地理空間產生的深切敬重之情。
斯蒂爾(Steele,1981)認為地方感是人與地方相互作用的產物,是由地方產生的並由人賦予的一種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人創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脫離人而獨立存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方依戀、地方認同、機構忠實和地方意象是國外地方感研究的熱點與重點。
普利特等(Pretty et al.,2003)把地方感分為地方依戀、社區感和地方依賴3個維度。
喬根申等(Jorgensen et al.,2006)的研究中,地方感維度包括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和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
編輯推薦
目前關於地方感概念、模型、維度以及套用的學術論文汗牛充棟,建議閱讀《地方感、地方依戀與地方認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