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在中央

地方在中央

《地方在中央》是一部由[美]白思奇所著書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地方在中央
  • 作者:[美]白思奇
  • 譯者:秦蘭珺、李新德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頁數:238 頁
  • 定價:66.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29316
內容簡介,譯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人,如果你在1900年訪問北京,都很可能會震驚於那裡的同鄉會所,它們數目眾多,服務於從地方遠道而來的學者和官員。那么,什麼是同鄉會所,它們如何與時俱進,如何融入並塑造北京的城市生態,又如何促進同鄉關係(Native Place Ties)的發展?帶著這些思考,作者審視了以下幾個問題:同鄉關係如何充當地方行省和政治中心間的溝通渠道;利用同鄉關係,帝都的旅居者們如何團結臨近行省,籠絡作為整體的士人階層;國家又如何藉此維持帝都秩序,控制帝國官僚系統;與此同時,同鄉關係又如何改變了都市面貌和城市的社會結構;最終,那場把大清引向覆滅的政治革新又如何重塑了以上所有功能?同鄉會所常被引證為畛域觀念(Particularistic)下的聯繫之典型,不僅是舊中國的特徵,也阻礙建立在國家忠誠這一觀念之上的現代國家的誕生。本書作者卻認為,地方會所通過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是政治精英團體的一員,反而培育了他們的國家歸屬感,正是這份歸屬感,促成了20世紀早期的改革。

譯者簡介

秦蘭珺,1986年出生。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與杜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現工作於中國文聯。研究方向:比較詩學、數字詩學。專著:《纏繞的詩學——德勒茲思維方法研究》,譯註《專業知識的民主化》。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文藝研究》、《外國文學》、《文藝理論與批評》、《上海藝術評論》、《網路傳播》雜誌上發表文章多篇。

目錄

導言(1)
第一章 本書定位(1)
研究回顧(2)
第二章 京城外的同鄉會館(12)
定義會館(12)
有爭議的出身(18)
會館為何於此時此地興起(23)
中國大地上的同鄉會館(24)
第三章 京城士人同鄉會館的獨特之處(29)
京城會館數量多(29)
1949年北京同鄉會館境況(39)
民政局的調查(40)
會館種類(42)
北京會館客戶群的歷史演變(46)
方誌中的北京士人會館(49)
第四章 空間中的會館(54)
施堅雅的中國都市生態雙核結構理論(56)
明代北京的社會空間(58)
明清之交的城市生態(62)
宣南無再分(67)
同鄉會館的地盤規模(69)
第五章 作為空間的會館(72)
院落特徵(74)
作為文化堡壘的空間:廚房(81)
會館戲台(84)
空間中的會館和作為空間的會館(85)
第六章 故鄉的儀式(88)
定義corporate(88)
義園中的儀式(90)
會館院落內的儀式(93)
會館祀典(100)
儀式活動與地方和帝制的認同(101)
第七章 會館資產的法人社團特徵(103)
會館資產類型(103)
資產的獲得(106)
房契以及所有權的概念(107)
會館壽命(108)
會館財政(112)
管理(116)
北京會館法人社團屬性之評價(121)
第八章 政府—會館共同維持的秩序(124)
印結(125)
會館和京城的社會控制(129)
會館看館(134)
會館司法權威的比較(136)
會館規章(137)
罪與罰(140)
第九章 央地利益在北京的聯絡結合(143)
同鄉關係和結識京官的非正式渠道(146)
京官如何利用會館協調地區利益(148)
會館和區域性之關係網(152)
省級會館的各自特色(156)
結論(158)
第十章 北京會館與19世紀90年代的改革運動(161)
會館與政治社團的形成(166)
會館空間的政治化與政府的滲透(171)
結論(174)
第十一章 20世紀的北京會館(176)
會館居住人口的變化(176)
慈善活動與教育(180)
新文化運動和對北京會館觀念的轉變(185)
民國後期不斷衰敗的命運(189)
北京同鄉會館的消失(190)
結語(193)
跋會館今日(196)
附錄明代北京同鄉會館(207)
參考文獻(213)
中西文人名對照表(234)
譯後記(2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