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掌鄉

地掌鄉

地掌鄉位於縣城以北2.5公里處,東接彭公鄉,西鄰洪家鎮,南接昭仁鎮,北隔涇河與甘肅省寧縣相望,西北角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總面積46.5平方公里(折合耕地面積2.81萬畝),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7.2公里。全鄉轄16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5095戶,19168人。2001年原馬寨鄉併入地掌鄉,鄉政府駐地設在淺水村。

地掌鄉境內被3條溝壑切割(東部的蚰蜒溝,中部的地掌溝,西部的曹公溝),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形成塬面、山坡、河灘三大地形。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910米。其中代嶺、地掌、淺水、米家墩、南峪、朱家溝6個村分布在塬面,半坡、武家溝、槐莊分布在半山坡,湯渠、司家河、武家溝一、二、三組(原騎馬溝村)、槐莊三組也分布在河灘。全鄉28150畝耕地,其中塬面17979畝、山地8174畝、灘地1997畝。整個地形呈“三角形”,中部最寬,南北兩頭偏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掌鄉
  • 電話區號:029
  • 地理位置:縣城以北2.5公里處
  • 面積:46.5平方公里
  • 人口:19168人
  • 車牌代碼:陝D
自然氣候與資源,經濟結構,交通設施,文化建設,特產熱點,

自然氣候與資源

地掌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降水量584.1毫米,年平均氣溫9.1℃,全年無霜期171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為西北風,最大風速為15米/秒,最大凍土深度為68米,地下水深度為30-60米,水質硬度為7-8度。土質為黃土狀亞粘土組成,層次分明,承載力為12噸/平方米,地震裂度為6度震區設防。從土壤分布來看,塬面土壤比較肥沃,河灘次之,半山坡山鹼地多,土壤比較瘠薄。沿涇河居住的河灘村,光、熱、水資源都比較充足。全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烤菸、油菜、糜谷、薯類、豆類、西甜瓜、蔬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蘋果、梨、柿子、李子、桃、杏、棗、花椒、核桃、梨等。

經濟結構

由於特殊的地形特點,長期以來,全鄉形成三大主導產業,塬面以發展蘋果產業為主,半山坡以發展畜牧業為主,河灘以發展蔬菜產業為主。近年來,在縣、鄉兩級的大力指導下,果業發展比較迅猛,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

交通設施

境內有武銀高速公路、長寧公路、長馬路、司馬路四條主幹道,這四條主幹道呈“大”字型骨架,貫穿東西南北,是地掌鄉交通的主動脈。縣城發往芋元的班車共11輛,每輛班車每天跑2趟,寧縣發往縣城的班車1輛,每天跑1趟,每個班次都從地掌鄉境內經過。縣交通局2007年在地掌街道和南峪村口修建了兩處候車亭,因此,交通便利,乘車方便。

文化建設

鄉駐地有中國小、衛生院、信用社、供電所、獸醫院、糧站、飼料公司、福利院。私營企業有通達鑄造廠、淺南水泥製品廠、振興果業有限責任公司。
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全鄉有2名電影放映員。馬寨村的書法,代嶺村的刺繡聞名縣內外,馬寨村被縣文體旅遊局授予文化先進村稱號。代嶺、庵里、東升、朱家溝的社火每年十五上街演出,武家溝的背亭歷史悠久。境內有淺水原古戰場、高庶城遺址、宋陶谷墓及故里,有長武八景之一的“二女神夢”等景觀古蹟。2007年,投資9萬元在馬寨、代嶺、南峪3個村創建了文化廣場,配置了體育器材20套,建成文化牆3處260米。鄉文化站站長李林發先後在《青年科學》《鹹陽日報》《陝西農民報》《陝西人口報》《三秦都市報》《三秦書畫報》《華商報》發表新聞、雜文對聯、攝影作品百餘篇。書作在《鹹陽日報》發表3篇,在省上參展一次。本人曾被縣上評為“優秀青年”和“青年突擊手”。
地掌鄉有地掌中學和馬寨中學,有地掌學區和馬寨學區兩個學區。其中,地掌中學有教職工44人,學生475人;馬寨中學有教職工34人,學生356人。地掌學區有3所初小,3個教學點,1箇中心校,共有72名教師,709名學生。馬寨學區有2所完小、1個教學點、2所初小,共有49名教師,722名學生。全鄉共有5所民辦幼稚園。地掌中學04-05學年度名列全縣中學教學質量綜合考評第一名。地掌學區在05-06學年度學區教學質量考評名列全縣第一名,在06-07綜合考評名列全縣第一名。
地掌鄉有地掌衛生院和馬寨衛生院。地掌衛生院現有醫技人員4名,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名、執業護士1名、婦幼醫師1名、檢驗員1名。馬寨衛生院現有醫師2名、醫士2名、護師4名、護士1名。地掌街道有2所私營診所。

特產熱點

【長面】長面多為待客家常上等便飯。講究巧婦擀麵,“擀成紙,切成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裡挑不斷”。尤以巨家、路家塬“刀剺面”為最好。做飯時,前鍋下面,後鍋煎湯,臊子為葷,酸湯為素,佐料不同,風味各異。農家長面,具有薄、細、長、筋、光、煎、汪、酸、辣、香的特點。細長面澆湯,寬面乾調。舊時,吃麵不喝湯,倒回鍋里輪迴澆面,俗稱“涎水面”。
【血條湯】長武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臊子、蔥花、豆腐、木耳、黃花、辣子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血條湯的關鍵在血條上,它的製作方法是:把白面用鮮豬血或鮮雞血拌勻,擀成或用壓面機壓成細條,切短蒸熟,拌上清油曬乾儲存。做湯的時候,把乾血條放入滾水鍋里,煮泡5—10分鐘,然後放進大油,加上調料佐菜,燒開即可。吃血條湯,一般要泡上白蒸饃,配上涼拌豆芽或冬粉等冷盤,這樣、饃香湯熱,菜涼味鮮,準保叫人解饞滿意。
【淤面】搓洗麥面,濾淀分離麵皮、麵筋,將過濾淤積的面水煉蒸或攤擀薄餅,切條或壓餄餎,配擇骨肉,加鹽、醋、蔥、蒜、姜、辣子,涼調入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