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通信網

地域通信網是在作戰地域內開設若干個幹線節點(有的也稱地域通信樞紐或節點通信樞紐)、入口節點(有的也稱指揮所通信樞紐)、無線電入口點、網路控制管理中心等,以多路傳輸信道互連而成的柵格狀可移動的公用幹線通信網。其中幹線節點是網路的主要組成部分。 地域通信網主要用於為戰役軍團及其所屬部隊各指揮所(用戶群)和其它電子分系統提供電話、電報、傳真、數據等多種方式的通信,保障作戰地域內各部隊指揮、協同、後方、技術保障以及警報報知和情報報知通信,以實現對戰役作戰的整體通信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域通信網
  • 外文名:fiel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用途:作戰地域通信網
組成部分,幹線節點,網路控制中心,主要特點,發展簡史,

組成部分

幹線節點

幹線節點由程控交換機、群路保密機、多路傳輸和控制等設備構成,負責線(電)路的匯接、交換,為入口節點和幹線節點附近的用戶,以及其它網路(雙工無線電移動通信網、友鄰部隊網)的用戶提供入網接口。入口節點由程控交換機、群路保密機、多路傳輸和復接器等設備構成,負責本級指揮所及其附近的固定用戶入網和指揮所內部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換。無線電入口點包括無線電中心和單工無線電入網接口,數字雙工移動用戶通過無線電中心入網,單工移動用戶通過單工無線電接口入網。網路控制管理中心由計算機、接口控制等設備構成,負責對地域通信網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各節點的工作狀態,監督、協調網路工作,維護網路通信秩序,保障地域通信網的正常運轉。

網路控制中心

網路控制中心是地域通信網的控制管理部分,一般採用分級控制和管理,用以保障網路內各要素及其設備正常工作,主要有計算機、顯示器、印表機等。用戶設備主要有電話機、電報機以及圖像、數據終端設備等。地域通信網還具備單工無線電入網單元,單工無線電台可通過它進入幹線節點網與固定或移動用戶通信。通過適當的接口設備,地域通信網也能與友鄰部隊使用的地域通信網以及戰略通信網、郵電通信網等互連。

主要特點

地域通信網是隨著現代作戰指揮對通信聯絡的要求而形成和發展的。它改變了傳統的按指揮關係逐級組網的通信方式,在預定作戰地域建立公用通信網,採用數字交換、數字傳輸、數字保密技術,具有自動路由選擇與迂迴、自動操作與控制功能,有較強的抗干擾性、電磁兼容性、機動性和互通性。
其主要特點是:
①指揮所與幹線節點分開配置,幹線節點的位置不受指揮所的約束,指揮所無輻射電磁能量的通信設備,有利於指揮所縮小規模和隱蔽,提高指揮所的機動能力。
②網路形式為柵格狀,網路內任意兩用戶間既有直達路由,又有迂迴路由,抗毀性強。
③網路內的各類用戶,無線和有線的、固定和移動的、數字和模擬的都能互通。
④網內各種設備都安裝在不同類型的車輛或其他運載工具內,能迅速開設、撤收和轉移,機動性強。
⑤綜合了以無線電為主的各種通信手段,採用以保密電話為主的各種通信方式,套用比較先進和複雜的通信電子設備,對通信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⑥打破了建制界限,便於實施軍種、兵種間、友鄰部隊間的協同。
⑦比較適合於平原和丘陵地區作戰使用。

發展簡史

20世紀60年代初, 英、 美等國提出了通信的戰術、保密、 數字地域系統(TSDAS)的概念。 60年代末,美國建立了一個初級的地域通信網。同一時期,英國建立了稱為"熊"的通信系統。70年代初,英、法、美和聯邦德國等國相繼研究建立高級的地域通信網,其中英國的"松雞"(Ptarmigan)和法國的"里達"(RITA)系統是這一代的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微處理機和中、大規模積體電路的套用,西歐、北歐和北美一些國家又著手研究建立新一代地域通信網,並制定地域通信網的使用和參數標準。蘇聯也在這一時期研究建立節點通信網。中國人民解放軍於80年代初開始研究建立地域通信網。地域通信網將朝著網路和設備多功能、增強抗干擾性、機動性以及綜合業務數字網的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