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第二十七

地圖第二十七

《地圖第二十七》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二十七篇。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地圖第二十七
  • 作者管仲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管子》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原文,譯文,

作品簡介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作品賞析

原文

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濫車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道里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錯者,盡藏之。然後可以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後,不失地利,此地圖之常也。
人之眾寡,士之精粗,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參具者也。主明、相知、將能之謂參具。故將出令發士,期有日數矣;宿走所征伐之國,使群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議成敗,人主之任也。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行用貨財,供給軍之求索,使百吏肅敬,不敢解怠行邪,以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繕器械,選練士,為教服,連什伍,遍知天下,審御機數,此兵主之事也。

譯文

凡軍中主帥,必首先詳知地圖。盤旋的險路,覆車的大水,名山、大谷、大川、高原、丘陵之所在,枯草、林木、蒲葦茂密的地方,道里的遠近,城郭的大小,名城、廢邑、貧瘠之地及可耕之田等等,都必須完全了解。地形的出入交錯,也必須心中完全有數。然後,就可以行軍襲邑,舉措先後得宜而不失地利,這都是地圖的意義。
人數的多少,士兵的精粗,武器的優劣,都應全部了解,這便是所謂“知形”。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所以,用兵一定要具備三個條件。君主明、宰相智、將帥能,就叫作三個條件具備。所以,出令、發兵,都限定日期實現;預定所伐之國,使群臣、大官、父兄、便嬖左右都不能妄議成敗,這是君主的任務。論功勞,行賞罰,不敢有私心埋沒賢才;動用財貨,供給軍需,使百吏嚴肅,不敢怠惰邪僻,這樣來完成君令,是宰相的任務。備齊武器,選拔戰士,實行教練,編制什伍,全面了解天下情況,明確掌握戰機與策略,這乃是將帥的職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