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橋

圯橋

圯橋,坐落在有著近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境內)。千百年來,圯橋屢毀屢建,最近一次修建是198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圯橋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睢寧縣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記載,圯橋位置,張良圯橋進履,典故,張良,黃石公,

歷史記載

圯橋(圯音移),指秦末張良與一老父相遇並受《太公兵法》之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橋後毀廢,故址在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境內。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沂水》:"一水徑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為圯,昔張子房黃石公圯上,即此處也。"因稱此橋為圯橋。

圯橋位置

圯橋現位於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圯橋進履”的故事廣為流傳。一千多年來,圯橋屢毀屢建,最近一次修建是1981年。古邳鎮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奚仲於公元前2157年(仲康三年)將國都自薛遷至邳,以邳為都。戰國時期,齊威王鄒忌為成侯於下邳,始稱“下邳”。公元72年,漢明帝置下邳國,封子衍為王,領17城,治所於下邳。歷經滄桑巨變,古邳這塊神奇的土地,4000多年的文化歷史底蘊造就了山青、水秀的奇蹟。古往今來,人文薈萃,勝景聯壁,李白贊過、李商隱詠過、文天祥望過好。演繹了無數經典和傳奇。巨峰獨秀、羊寺夜鐘、圮橋進履等古邳八景更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傾慕。

張良圯橋進履

典故

公元前283年,張良不滿秦王朝的統治,招募刺客謀刺秦始皇,後因襲擊失敗,逃亡隱匿下邳(今睢寧縣古邳鎮),遇上黃石公。黃石公故意脫履,喚張良替他穿上,張良依言為之進履。黃石公見這一書生可塑可造,隨後召張良來到這座橋上,幾次考驗,認為該生誠實可信,隨將《太公兵書》傳授予他。張良獲此兵書,投歸劉邦,在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這個傳奇的故事一直被當地人們流傳至今。

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初政治家、軍事家,西漢開國元勛,史稱“初漢三傑”之一。張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亡失於秦。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畫。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制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現在50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在原陽縣的東半部),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時,遠遠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面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見此情景,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的大鐵椎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然而,被大力士擊斃命者為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於難,下令在全國大肆搜捕兇手10天不得,後來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從此一舉成名。張良椎擊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古邳鎮),靜候風聲。

黃石公

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與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