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德家的一夜》是《六個道德故事》的第3部。34歲的天主教徒讓路易被同學維塔爾邀請到離異美婦莫德家作客,三個都著不同有著道德思想的人整晚都在討論帕斯卡爾,最後維塔爾離去,而讓路易被莫德以大雪之夜道路難行為由而挽留——這個著名的莫德之夜,如今已經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段落。讓路易在莫德的坦誠的引誘面前既不屈服又不拒絕,他所謂的道德、信仰、貞潔,突然顯得虛偽、無力、可笑。
基本介紹
- 導演:埃里克 侯麥 (Eric Rohmer)
- 主演:Jean-Louis TrintignantFranç,oise FabianMarie-Christine Barrault
- 發行公司:Pathé Contemporary Films
- 對白語言:法語
- 中文名:在莫德家的一夜
- 外文名:My night at maud's
- 其它譯名:Ma nuit chez Maud,慕德家一夜
- 製片地區:法國
- 類型:劇情,愛情
- 片長:110分鐘
- 上映時間:1969年
- 色彩:彩色
演職員,基本信息,演員表,職員表,劇情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在莫德家的一夜
英文名稱:My night at maud's
別名:Ma nuit chez Maud
發行時間:1969年
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中文名稱:在莫德家的一夜◆英文名稱:My night at maud's
◆其它名字:Ma nuit chez Maud
◆類 型:愛情/倫理
◆上映時間:1969年 FR /1970 US
◆地 區:法國
◆語 言:法語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Jean-Louis | Jean-Louis Trintignant | ---- |
Maud | Françoise Fabian | ---- |
Françoise | Marie-Christine Barrault | ---- |
職員表
劇情簡介
《在莫德家的一夜》是《六個道德故事》的第3部,卻比第4部《收集男人的女人》晚兩年推出,可見侯麥對此片的用心程度,事實上這的確也是他思想最為豐富的一部作品。在《收集男人的女人》、《午後之愛》以及《在莫德家的一夜》片尾,男主角都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侯麥的電影很少涉及到宗教(《在莫德家的一夜》算是其中的異類),但他說過下面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基督精神和電影具有同一性,電影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教堂。”雖然,侯麥的電影可能有無數種讀法,但這段話,至少為他的影迷指點出一條破解的途徑。1971年的《克拉之膝》成就頗高,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獎、國家評論協會(美)最佳外語片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導演簡介:
埃里克·侯麥生於法國南錫,是60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中與戈達爾、特呂福等比肩的重要人物,他導演的作品超過四十部,2001年,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宣布今年的金獅終身成就獎將會頒給81歲的法國導演埃里克·侯麥。侯麥原是一位文學教授和電影評論家。1950年開始拍攝短片。1963年參加影片《六位導演眼中的巴黎》的拍攝,導演了該片的第4個插曲《星形廣場》(1965)。1959年,拍了第一部長片《獅子星座》,獲得成功。此後,從1962年起不斷拍片,迄80年代拍了14部長片,其中包括兩組系列。第一系列是《六部道德故事》(1962-1972)即《麵包店的女孩》、《蘇珊的愛情經歷》、《收集男人的女人》、《在莫德家的一夜》、《克拉之膝》、《午後之愛》。侯麥繼六、七十代的6個道德故事開始,到八十年代的喜劇與格言系列,再到九十年代的四季故事,一直孜孜不倦地闡述著他所感興趣的命題,不厭其煩地糾纏於讓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