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京作》是宋恭帝趙㬎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二句寫出對故國山川風物的深深眷念,後二句對身為降王客居燕地不得返回故鄉的悲劇命運,寄無限哀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燕京作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南村輟耕錄》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趙㬎(宋恭帝)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在燕京作⑴
寄語林和靖⑵,梅花幾度開?
黃金台下客⑶,應是不歸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白話譯文
想要問一問西湖岸邊的隱士,自我離別後曾開過幾度梅花?我這黃金台下的異鄉之客,怕是再也不能夠返回故家。
創作背景
趙㬎,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四歲時,父親度宗趙禥死,他繼承了帝位,由祖母太皇太后謝氏代管朝政,改元德祐元年。這時,元兵已經南下,次年二月攻下臨安(今浙江杭州),群臣替太皇太后謝氏領銜寫了歸降表,年幼的皇帝趙㬎當然也投降了。
太皇太后謝氏、皇太后全氏和皇帝趙㬎號稱“三宮”,於1276年三月,為元兵所擄,押送到大都,趙㬎被降為瀛國公。到元世祖至1288年又被送到甘州(今甘肅張掖)去學佛,法名合尊,又稱為木波講師。他在大都作“客”十二年,出家時才十八歲。出家前十二個年頭,在俘虜生活中長大,從汪元量讀過些書,學會了做詩。這首詩應當是“客”居大都時所作的。(或雲此詩系送汪元量南歸之作,實誤。此從《南村輟耕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意很簡單,他不敢明說懷念臨安,因為臨安是宋朝的故都,一懷念就可能被殺,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因為寫下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首《虞美人》詞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作者自己今天的境遇,和三百年前的李煜完全相似,他必不敢懷念臨安。於是,他想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種梅花的林和靖。“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十字,可以解為:兩者都是無意識的“痴語”,牽扯不到“故國之思”上去,而淡淡的哀愁卻從這“痴語”中流露出來。
接著,他寫了“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黃金台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禮相待,不打算回臨安去了。事實上已經命定永遠不可能回去了。他不敢像李煜那樣,說什麼“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因為這樣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趙㬎不會不懂得這一點。但“應是不歸來”的“應是”二字,仍然包含了“無可奈何”的感情。平淡如白水的二十個字中隱含著無限悲戚,讀來令人黯然神傷。
宋朝的皇帝大都能詩,最受人稱讚的是宋太祖的詠月詩:“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有一種恢弘浩大的帝王氣象。趙㬎這首詩則以淒涼深沉感人,代表了沒落的歌。時代造就詩人,詩風反映時代,這是文學創作的規律。
名家評價
作者簡介
趙㬎(1271.7.2—1323.5),宋恭帝,度宗次子。鹹淳九年(1273)封嘉國公。十年即位,謝太后臨朝稱詔,改元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臨安,與三宮同被擄到北方,被封為瀛國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紀》九)。二十五年,學佛於吐蕃(同上書卷一五《世祖本紀》一二),法號合尊。英宗至治三年(1323)被賜死於河西,年五十三。事見《宋史》卷四十七《瀛國公二王附》、《佛祖歷代通載》卷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