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哥華鳥喴士晚士咑埠演說辭》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溫哥華鳥喴士晚士咑埠演說辭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康南海由日本至域多利、溫哥華,皆歡迎之,鳥喴士晚士咑之志士慕其忠義,皆議迎之來,眾情歡合,乃三次迎請。三月十一日借洋人園,請康君演說中國之事。集者六百餘人,康君遍揖大眾,乃言曰:
我歷盡艱難辛苦,變維新之大政,拼萬死舍一身出來,皆為保全中國四萬萬之人民之眾起見。蓋通地球計之,我中國人民,三分有一,今受外國四割邊境,幾不成國,百姓困苦流離,深可慘傷。我國皆黃帝子孫,今各鄉里,實如同胞一家之親無異。所以我坐視一家困苦,心實不忍,故今舍己之身為國,力言維新之計,思以救之。外人謂我中國人不愛國,今觀我海外之中國人,皆明維新變法之故,俱皆發憤愛國,聞維新則皆歡喜,言及政變則皆憤怒。即今夕各梓里,如此相敬,我所到域多利、溫哥華,皆大集千餘人來迎我,可見愛國之至。今之日本,如一四川之地。我國則有二十四川之地,倍於歐洲十六國之民。若立志發憤,轉移易於反掌。
外人謂我國睡當未醒,人皆不明,其實我國士民,明者甚多。四萬萬輪之機器一動,則不知幾萬萬之馬力,何所為而不可?然而機器雖多,全由大輪總管之。大輪總管之機器師,不明機器事,不理機器事,則各萬千小輪皆停,且生鏽而不能動。故三十年來之積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塗炭,皆由西後一人不願變法之故。皇上名雖為皇帝,而大權一切在西後,皇上雖極明西法,極欲維新,而無可如何。故在位二十餘年,而無一日之權,所有割地鬻民之事,皆西後為之。而外人不知,多歸咎於皇上,此天下古今大不直之事。去年自膠州既失,旋割旅順、大連灣之後,皇上力欲變法救中國而無權。四月間,皇上使慶親王告西後曰:我不能為亡國之君,若不予我權變法,我不做皇帝。斯時西後見皇上辭位之心,恐有他變,乃稍聽其變法。於是四月二十三日即下定國是、變西法之詔。
時恭親王以為祖宗之法不可變,皇上言曰:法以保疆土也,今祖宗疆土不能守,何有於法乎?先是十餘年前,我上書言曰:日本變法,必規朝鮮,而收東三省。又言俄南逼,累上書請及時變法自強。及膠州事起,我再上書,又是請將旅順、大連灣及各口岸與各國通商以共制之。又言英人必助我也,後英人果請旅順、大連灣通商,以我前言皆應驗。並進《英國變法記》、《德國變法記》、《日本變法記》、《俄國變法記》、《法意變法記》、《萬國強盛弱亡考》、《波蘭分滅記》各書進呈於皇上。及四月決意變政,諸大臣薦我,即召我議新政之變。皇上之英明敏斷,自古少有。百日中詔書日下,百政維新,善政皆舉。我言中國岌岌殆亡,如屋大壞,非裱紙換杉所能為,必拆而重起乃可。又非零碎湊集所能成,如起屋然,非繪圖畫仄,度定大小,鳩工庀材,不能成功。請開制度局議之,請改定法律,遍起學校,改定稅則,大開農工商學,及鐵路、郵政、礦政、海陸軍、民政局各事,皇上從之。
自四月至七月,百日以來,新政畢舉,詔書日下。凡關新政益國益民之舉,夕上奏而朝下行,守舊千年之弊,一掃而定。皇上仁慈,愛民如赤子,維新百日中,愛民之詔累下。七月二十七日,詔書言維新之政,實與我民同樂之大端。今我民有不安樂,皆朕躬之失職。我今照西例變法,實因西例養民生、益民命,有大好處,欲天下人人知我之變法,皆為百姓起見。然天下之大,利弊甚多,皇上恐一人難以盡知,或有各官作弊,或有士民懷才抱藝,皇上皆欲知之,許百姓人人上奏。時有漁樵、農夫上奏,官儀未曉,不抬頭,不合式,此二者,皇上亦欣然樂受,付之一笑。往日出外官,雖布政、按察之大,亦不能上本申奏。百姓遞稟,只可遞知縣,不能直上知府,何況今布政、按察乎?今令百姓人人上奏,此自古聖君、地球各國所無之事。間有一二大臣,奏言奏摺之多,勞皇上神思。即曰方當廣開言路,以見天下人才,豈宜壅塞?其有大臣壅塞及不愛民者,則革之。如此聖明,則天下人才盡出,野無遺賢,利弊皆知矣。
各省府州縣開學館,築鐵路,置水師及機器各種學,農工商務各等學堂,自準百姓上奏之後,日有百奏之多。皇上親目,自早晨四更起,至將夕五點鐘乃息,勤視不倦。皇上屋塵舊不修,台氈、地氈舊壞不換,絕無嗜好,惟以讀書勤政愛民為事。令各府州縣俱開文學、醫院各學堂,公司商務。各等開民智慧,各鄉里兄弟,看去年新聞紙便知其情。考試去弓矢步石而學槍炮。今夫開報館開會,免厘金,通商務,開銀行,將籌備六萬萬銀,置兵輪,築鐵路,練兵購械,建水陸學堂,則我中國之興,可拭目而觀之矣。尤注意海外旅民,古巴之亂,散巨萬以賑之。又令鹹設學堂,將賞以御書匾額,告以我能保護各民,使天下知其君之可恃,蓋不使吾民少受困辱也。
皇上又欲開議院,大學士孫家鼐諫曰:今誠不可不變法,然一開議院,恐皇上無權。上曰:吾以救民耳,君權之有無,何妨?此從古未有者。古人君皆攬握大權,今則舍己救民。試觀各國開議院之難,英、法皆君民相爭,殺人如麻,百年而後定。俄國則爭數代,至今未得。皇上乃躬欲開之,絕無權位之心,但以救民從眾為念,此真堯、舜之主也。若有全權行之,三月而成規模,三年而有成效,十年而中國大強矣。
當是時,守舊大臣,恐位不保,日譖於西後。我危險已甚,我弟勵我告病歸,我以有聖主如此,救中國一分,得一分,甘拚死為之,不忍捨去。而榮祿守舊,為上所惡,乃欲廢上,以覬覦大位。西後誤聽其讒,先使榮祿出天津統兵,欲於閱兵時為廢立之舉。皇上知之,不肯行。遂於八月六日廢上,誣我進丸毒皇上,欲手弒皇上,而架罪於我,殺我以滅跡。於是閉城三日,停鐵路一日,發兵三千,遣飛鷹快船而大搜捕我。天意欲存皇上而救中國,我竟得有今日,與各兄弟相見,豈非異事乎?然我既獲存,榮祿遂不敢弒上。惟六烈士被殺,海內志士株連者數百,新政盡廢,京省學堂及農工商學及學會報館盡停禁。似此守舊,中國分割更速,亡不旋踵。今我四萬萬同胞,長此流離困苦,皆榮祿一二人之罪也。今中國之民,如棄野嬰兒無人理,仳離慘狀不忍言,有如敗家之母,日日鬻子賣宅。然人各有命,人得富貴之父母,以依怙之,固是幸事。不幸其父幽囚,其子無依,亦當發憤自養,且以救父而保家。豈可坐視拱手而同餓死乎?
今海外同胞兄弟五百萬,若能同心一志,聯絡以求保其國,眾志成城,何所不可?凡中國之事,敗於散而不聚,塞而不通,私而不公。若知其病,通之,聚之,公之,分則弱,合則強。昔外人誚我一盤散沙,則我雖有四萬萬人,若省省不通不合不聚,府府縣縣不通不聚不聯,埠埠人人不聚不通不聯,雖有四萬萬人,實一人耳。宜其弱,宜其被侮也。今海外人心,鹹能發憤,然率無成效者,以各埠不相通,埠中人人不相通之故耳。今日國勢危急,非空空發憤所能補救,宜亟通而聚之,如救火然乃可。若手足相殘,必召外侮。
今各鄉里,又皆吾粵人也,既如此盛心招待我,我敢敬告各鄉里兄弟數言:第一,既在外國,當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安分自重,無作非為,則外人當厚待而陵辱少矣。第二,凡吾國之人,同種同貌,皆為兄弟,宜勿分彼此,勿立疆界,力戒手足之相爭,相親相愛,相周相救,相恤相扶持。第三,凡吾中國人,立誓心雪國恥,日念波蘭亡國之禍,永如牛馬,互相激勵發憤,日以忠君愛國相摩。各埠相與通信,各人相與寄相,其殷實才能忠義之人,起而任其事,聯絡並起,以自救其國,而自救其家。否則將來無國可歸矣。今幸聖主尚存,海外多明達外事之人、忠義之士。天遣我來,特為諸兄弟作渡船,作針線,作膠漆。諸兄弟發憤,將來為維新之功臣,為救國之義士。既能救國,則本國礦產五金之利,材木之用,機器鐵路之利賴無窮,吾同胞將自享之。否則拱手與人,而坐為之奴隸矣。
乃起立大呼曰:我今謹問各鄉里兄弟大眾,願齊心發憤救中國否?願者拍手。堂下千數百人皆應聲起立,舉手拍掌。西人數十亦應聲起立,舉手拍掌。又大聲問曰:惟我皇上聖明,乃能救中國。今既幽囚,大眾願齊心發憤救我皇上否?願者拍掌。堂下千數百人皆應聲伸手拍掌。乃曰:我兄弟如此齊心,人之所欲,天必從之,皇上必可保存,而中國可望救矣。願共發憤。千人歡呼,乃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