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曠野里

在曠野里

《在曠野里》是柳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發於《人民文學》2024年第1期。

《在曠野里》寫於1953年前後。主要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陝西關中地區消滅棉花害蟲的故事,圍繞著治蟲工作的開展,反映了以縣委書記朱明山為代表的“實踐派”與以縣長梁斌為代表的“會議派”在工作方法、領導方式等方面的諸多分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曠野里
  • 作者:柳青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7.5萬字
  • 首版時間:2024年2月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曠野里》的時間背景是1951年7月初的盛夏時節,地點是陝西渭河平原某縣,故事圍繞正在發生的棉蚜蟲害這一核心情節展開。小說通過縣委書記朱明山和縣長梁斌在治蟲工作中所採取的不同工作舉措,展示的不同工作態度,取得的不同工作效果,批判了個別基層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和作風虛浮現象。

創作背景

抗戰勝利以後,1946年柳青去了東北大連,1948年10月他又回到陝北,直到1949年3月。在此期間,他一直在米脂鄉下和家鄉生活,一方面為後來寫作《銅牆鐵壁》蒐集材料,另一方面也見到了家人和不少鄉親,他把這次回陝北的一些生活見聞與生命體驗寫到了《在曠野里》這部作品中。
《在曠野里》是柳青的一部長篇小說佚作,寫作時間是1953年3月初至10月7日,寫作地點是陝西省長安縣(現為西安市長安區)當年的幹部療養院常寧宮。這部作品未寫完,也從未面世,至2024年《人民文學》刊出,珍藏了70餘年。

人物介紹

朱明山:被任命為陝西省某縣縣委書記的年輕幹部,主動要求離開領導機關,到縣裡參加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朱明山出身工農,卻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看到了時代之變,心中的自信都掛在臉上,在工作中果斷明快,也能針對不同的幹部採取不同的方式,對症下藥。
梁斌: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領導幹部,躊躇滿志,辦事利索,但他的知識分子優越感在擔任縣長之後越發不加掩飾,不把工農幹部放在眼裡,也助長了他一言堂的作風。
白生玉:典型的工農老幹部形象,有吃苦耐勞、真誠奉獻的精神,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卻又性格倔強,不服知識分子幹部的頤指氣使。
李瑛:洋溢著青春朝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帶有工作磨鍊出的穩重感,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小崔:洋溢著青春朝氣的青年知識分子,雖然還時不時流露出文人的浪漫氣,但是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作品鑑賞

作為柳青在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寫作的長篇小說,他毅然選擇了以新中國建設為背景,以新的社會生活為場景的現實題材,並秉持“寫自己最熟悉的”創作原則,以擔任縣委副書記時的所感所思,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生活素材,寫作了這樣一部以反映“幹部思想問題”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作品在著力塑造縣委書記朱明山的光輝形象的同時,還精心描繪了副書記趙振國、縣長梁斌、區委書記張志謙、團縣委女幹部李瑛等基層幹部形象,初步展現了朱明山與妻子高生蘭的家庭矛盾,與縣長梁斌在工作作風上的矛盾,李瑛與張志謙的戀愛糾葛,以及趙振國、白玉生等人的思想問題。由這樣一些已經顯露端倪的矛盾懸而未決的情形來看,這部作品另外半部分的內容,大致是在展開和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的過程中,深入揭示思想與作風問題對於幹部成長與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雖然《在曠野里》並未完成和尚未定稿,因而在故事、敘事與語言上都存有明顯可見的粗糲與不足,但柳青式的直面現實和飽含激情,卻使得這部作品顯示出勁健的內骨、遒勁的文筆,讀來引人,讀後啟人。閱讀《在曠野里》,字裡行間充溢著的國家蓬勃發展的世情世相和人們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都如和煦而強勁的春風,撲面而來。作者偏重於各色人物心理描寫的細膩文筆,也讓他們的形象更顯得立體而鮮明,包括朱明山在內的各級領導幹部,從解放區的不同戰線聚攏而來,每個人都帶有不同的家庭負累,具有不同的思想情緒,但都服從組織安排、聽從革命需要,在工作中不斷調適、努力學習、自我提高。這一切都以典型環境裡的典型人物,展現了現實主義手法直面現實的內在張力和表現生活的藝術魅力。
對於這部作品,柳青自己“不滿意”,不僅不同意“儘快發表”,而且還曾想點火燒掉。現在想來,也是有緣由的。首先是這部作品從寫作到完成,時間比較匆促,準備還不是特別充分,故事的營構與敘述的展開,在細緻與從容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帶有一定的“急就章”性。其次,柳青隨後很快就進駐到皇甫村,介入到王家斌互助組的建設中,從工作到生活都轉入到了另一個新的階段,修改和打磨這部作品,他沒有了應有的時間和精力,也缺失了應有的興趣與動力。因此,這部作品就被“放棄”或擱置起來。但即便是轉入了《創業史》的寫作,進入到新的創作境界,柳青也沒有捨得把它燒掉,而是有意無意地留存了下來,這又表露出他對花費了自己心血的創作成果的憐惜與在意。因此,保留下來的這部小說佚作,作為柳青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個小說創作成果,既寄寓了他的思慮與情緒,也內含了他的反思與猶疑,反而具有了更為特別的意義。
《在曠野里》這部作品告訴我們,柳青於1952年下沉到長安縣,再落戶於皇甫村,不斷向著最底層的農村生活靠近,儘量融入到最廣大的農民民眾之中。他在這樣一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過程中,一方面充分接觸人民民眾,深入了解現實生活與人們心理的種種變化;一方面也基於自己的生活感受與藝術思考,進行著寫作上的積累與蓄勢、演練與探索。佚作《在曠野里》,中篇《恨透鐵》,是柳青在新中國時期小說寫作上的重要收穫,也是他在小說創作上走向經典作品《創業史》的重要過渡。有了《在曠野里》這部長篇,柳青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創作路徑更為清晰,探索過程更為完整,一個幹部如何切近著現實生活奮力前行的人生追求,一個作家如何順應著時代脈搏不斷調姿定位的藝術攀登,也由此顯示得更為淋漓盡致,更加令人為之紉佩。

出版信息

《在曠野里》首發於《人民文學》2024年第1期,同年出版單行本。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在曠野里》
2024年2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7237-2

作者簡介

柳青(1916—1978),本名劉蘊華,陝西吳堡縣人。文學家。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中篇小說《狠透鐵》,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創業史》,特寫集《皇甫村的三年》等。曾任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陝西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副主席等職。1978年6月13日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