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行走(書籍)

在愛中行走(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愛中行走是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姿。

基本介紹

  • 書名:在愛中行走
  • 又名:德蘭修女傳
  • 作者:華姿
  • ISBN:7807132450
  • 頁數:278
  • 定價:20.00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德蘭修女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被譽為繼1952年史懷澤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位得獎者,也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創建的仁愛傳教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無償捐錢給他,她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愛戴。然而,當他去世時,她全部的個人財產,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服。
本書以豐富細人的一生當中,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欽佩/崇拜的人”,我們都能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里,對事物觀點的緩慢變化,也往往忽略掉上一個欽慕對象是怎樣從自己的生活里、腦海中漸漸淡去。

許多時候我曾為之沉迷的事物 —— 童年時代對林志穎、少年時代對櫻木花道、甫上大學因為《流星花園》而恍惚數周…… —— 現在想起來,我不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可笑,因為人生路上有這些事物的陪伴,我才得以成長為今天的我,這些事物從表面上看,都是美好的,而對於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從來都不該感到羞恥。但是,我也會常常問,為什麼我逐漸的對它們都失去興趣?是因為工作之後的機械思考令我的大腦鈍化了嗎,還是因為它們本身在如今社會變得看上去不那么“美好”了嗎,或者是因為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在我的生活中出現了嗎?咦,我總是想不到說服自己的答案。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在我的胡亂堆砌的書堆里放了大概有兩年。期間它的原主人還問我要了好幾次,我粗粗找了一陣沒有找到,就和原主人說丟失了;直到我媽媽今年上來幫我整理房間,才又重現。我對傳記的興趣向來很小,只因一日下班回家,在沒有安排活動的晚上無意拾起來,忍耐著看了十幾頁,竟然算吸引人的,一發不可收拾的直到看完。

在我小時候,單位大院的醫院開始對外開放,周圍的老鄉因為對“國家單位”的無條件信任,常常從很遠的地方來我們的醫院看病。老鄉們多半是附近山裡的農民,有一次我下學從舊樓的過道去找同學,看到一樓原本的一排辦公室被開闢出來作了老鄉們的病房,那裡面的情景真是糟糕,脫掉的泥巴鞋子隨意散在地上,淡黃燈光下是破爛的蚊帳,人們圍攏著刨著搪瓷飯缸里的晚飯,整個樓道里都是濃郁的藥味,和著病人們的長長短短的哀號 —— 當時我的感覺只有“噁心”,天哪真的應該把這些人都趕出去。我忍著極大的嫌惡從一樓上到二樓,看到一個高年級女同學的媽媽(她大概是這裡的醫生或是護士),正在給一個老鄉打針,那個躺在床上的女人不停的抖動著打擺子,身旁站著一臉焦急的男人。女人打擺子實在太嚴重了,高年級女同學的媽媽扎了好幾次,都因為過於顫抖沒有成功,我以為她這個時候會不耐煩的,結果女同學的媽媽說:真的對不起對不起,實在扎不進去,我馬上喊同事來幫忙。

我站在門口,從門縫看到她走出來,問我是不是要找某某,某某在那邊。我一邊點頭一邊往邊上走,其時腦海里都是對她的欽佩和喜愛 —— 這個阿姨真的好善良。

我想我成長為今天的性格,和小時候這樣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以致於一個在工作上我不喜歡的領導(當然了她也不喜歡我)常常在公開場合如此評價我:他啊,總是願意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沒有一點強硬的態度,這樣怎么能辦大事?我想不出什麼好反駁的點,只有默默承受。但是我願意繼續這樣下去,因為解決問題才是我們面對的共同目標,強硬態度帶來的碰撞並不能給糟糕的環境帶來一絲好處。現在呢,同事們喜歡和我共事,我們的問題也都解決的很好,沒有人喜歡和她在一起 —— 難道我應該說,這是“辦大事”的人必須經歷的痛苦嗎?

有一句話說,什麼樣的人看得到什麼樣的事 —— 延伸的版本大概有“邪惡的人眼裡只有邪惡”、“善良的人眼裡會看到善良”之類。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覺得童年時期是那樣的美好,長大了就會有煩惱?大概“長大”這個詞,我們都誤解了罷 —— 人這一生,時時刻刻都在成長,每一刻都是學習的時機,無論你是在發獃冥想還是在酒桌觥籌交錯,都會給你的思想帶來更多的現實體驗。你如果接受也好,不想接受也好,都沒有辦法在某個自己設定好的時間(比方說三十歲),猛的頓悟。

所以,德蘭姆姆在她的人生中,是不是也會對自己產生過懷疑,是不是也有迷茫、也有困惑,面對困境的時候她會依靠什麼去解決 —— 愛的運氣嗎?讀完這本書,我得到的答案是:是的,依靠愛。我們都是活在現實里的人,“愛”當然只是高屋建瓴的解決方案。可能人們無法接受“房屋被強拆”該如何“用愛去解決”,但只有心如止水,心中有愛,腳下的路才會越走越寬敞。

唉,寫到這裡,我已經是千頭萬緒、百感交集。今天上午能有機會有時間暫時想了這么些,對於現階段的我而言,實屬不易。有時候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忙碌都有什麼意義,活出社會存在感?養家的壓力使然?不知道為什麼,大學時期的那種“迷茫/鬱悶”又重上心頭 —— 我現在真的已經忙到沒時間靜下心來對“愛”有更多的思考嗎;現階段的我究竟在乾什麼?

又想了九年前在北京松堂“臨終關懷醫院”的經歷,以及三年前在成都龍泉驛“黃再軍醫院”的經歷,結合少年時代在醫院的感觸,也許這本書帶給我的,比我自以為的還要多。膩的文筆,講述了她傳奇而偉大的一生,對於我們每個人體味生命的真諦極富參考價值。
人的一生當中,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欽佩/崇拜的人”,我們都能理解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里,對事物觀點的緩慢變化,也往往忽略掉上一個欽慕對象是怎樣從自己的生活里、腦海中漸漸淡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