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談建築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談建築

《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談建築》是如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Ando, Tadao,安藤忠雄

基本介紹

  • ISBN:9789866702310
  • 作者:Ando, Tadao、安藤忠雄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6日
  • 頁數:240
  • 定價:280 TWD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這是安藤忠雄自剖對建築最深刻的思考、創造的原點,和對環境深切的關懷! 「我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我深深為透過建築描繪出的人們的夢想感動,思考這些,能讓我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唯一一次在日本NHK大眾講堂系列演講結集。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住宅,是建築的原點。 思考「住」的意義能讓我回到原點,把我推回建築為何的命題。 思考建築時,「都市」經常是我思考的對象,也是靈感的泉源。 透過建築孕育出新的「什麼」,是我最想要珍惜保有的。 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遺產。 我時常反問自己聚集而居意味著什麼、公共代表什麼、什麼是豐富多元,以及自己能做什麼。 思考環境時,最後可以依賴的只有人們對自然的感受力了。 我每天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 我希望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 安...(展開全部) 這是安藤忠雄自剖對建築最深刻的思考、創造的原點,和對環境深切的關懷! 「我的建築,是從旅行中得來,我深深為透過建築描繪出的人們的夢想感動,思考這些,能讓我回到原點,回到建築為何的命題……」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唯一一次在日本NHK大眾講堂系列演講結集。 安藤忠雄.談建築 住宅,是建築的原點。 思考「住」的意義能讓我回到原點,把我推回建築為何的命題。 思考建築時,「都市」經常是我思考的對象,也是靈感的泉源。 透過建築孕育出新的「什麼」,是我最想要珍惜保有的。 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遺產。 我時常反問自己聚集而居意味著什麼、公共代表什麼、什麼是豐富多元,以及自己能做什麼。 思考環境時,最後可以依賴的只有人們對自然的感受力了。 我每天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 我希望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 安藤忠雄在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而立志走上建築這條道路,他認為旅行可以形塑人,也能形塑建築,所以安藤以旅行來學習建築。 在旅行各地的同時,安藤為順應當地自然風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深深感動,他看到了建築的生命力──反應出人類的根本欲望,是人們靈魂的依靠,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 因此,安藤從接觸建築以來即不斷詢問自己:「透過建築可以達到什麼?」、「建築究竟能對社會、地區有什麼樣的貢獻?」、「要如何才能讓都市擁有生命力?」。相對於提出創新具突破性的建築,安藤更在意的是建築對人的尊重、對社會的批判;比起只是玩設計風格的遊戲,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傳承、發展過去人們所留下的都市文化遺產。因而,安藤認為:建築對於其所在的環境,是有回饋義務的。 對安藤而言,現代建築的創造不再只是一般意義的形式探索,而是種精神意旨。建築也不是隨著完成即停止成長的靜止物,只要在社會上人們持續利用,就是種經常變化成長的「生物」。因而,安藤希望能透過邊做邊想的實驗性精神,將有生命的建築送到社會面前。而建築對於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也是往後建築家們必須省思的課題。 本書以主題設定來談論建築:建築原點的住宅、群聚而居的集合住宅、集合眾人的廣場、都市、不同領域對話的合作共鳴、創造特定場域特有的建築、培育人的場所、自重建出發、庭園世界,以及邊做邊想等。安藤先從主題的定義切入,接著帶出他親身踏察過的世界建築鉅作,所欲表達的理念與作法,最後陳述自己的實際作品,以及藉此作品所欲表達對建築的內心想望作為結束。 安藤忠雄 1941年9月13日生,日本大阪人。他曾是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擊手,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立志走上建築這條路。他以自學的方式學習建築,走遍世界各地,體會人們在自己居住地上寄託的夢想,思考建築的意義,因而成為讓人「心」有地方可以安居的建築大師。是世界上唯一獲得普立茲克(Pritzker)、卡爾斯柏格(Carlsberg)、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與京都獎(Kyoto)四項建築大獎的建築師。 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1976年完成位於大阪府「住吉的長屋」,並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 其後陸續獲得:日本文化設計賞、芬蘭建築師協會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獎、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新人賞、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榮譽會員、美國科學院和文學藝術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紀念獎、皇...(展開全部) 安藤忠雄 1941年9月13日生,日本大阪人。他曾是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擊手,二十幾歲時因不滿身處的生活環境,立志走上建築這條路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