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崛起與衰退之間:一個日本學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思考》是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堀 悅夫。
基本介紹
- 書名:在崛起與衰退之間:一個日本學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思考
- 作者:〔日〕 堀 悅夫 著
- 譯者:林新奇
- ISBN:978-7-309-05343-2/F.1217
- 頁數:167
- 定價:28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古今中外末見的大規模國家項目。這是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十幾億中國人民在生死存亡關頭,在或確立經濟上的自立,或選擇受苦挨餓的問題上面臨的重大抉擇。因而,也是決不容許任何失敗發生的。勿庸置疑,不僅對於中國,對於全人類而言,這也是一項不容許失敗的項目。這一項目不愧為人類史上最有貢獻的偉大事業。並且,通過全體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地添磚加瓦,已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偉大事業“之後”需要做些什麼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者認為,我們應在自己的偉業中學習,冷靜地進行反思。如果沉醉於成功,未來將難免會因為享受安逸而毫無進步。這也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日本的致命弱點
1. 管理作用的缺失
2. 思想領導者們誤將管理問題解讀為經濟問題
3. 喪失可持續競爭優勢,不能創造出新價值的社會
第二章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及其啟示
1.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時期的情形
1979年3月
國家管理體制
2.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本質
“管理作用”創造稀缺資源
以管理“整合資源”
根據最優先序列的矢量調整
最強作用“合作”的發現
改革開放政策所創造出來的社會
第三章日本的戰略課題
1. 培養外行人的社會
學校與教育制度
學校的教育目的應該是什麼?
老師不知道“職業(PROFESSIONAL)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被禁止的提問
大學教育所帶來的負債——做不到“學歷=學力”
[]目錄
[]在崛起與衰退之間
企業內教育制度
培養政治家及官僚的制度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Ⅰ
2. 集體負責制社會
什麼是集體負責制體制?
集體負責制的特徵
以“只是集中於對現場問題的解決能力”為核心目標
“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禁止在同行業內跳槽的文化”
造成的核心影響
集體負責制的崩潰
因為世界經濟變成低增長、傳統管理機制已經成為
過去時
新時代所要求的新能力
能夠洞察及定量地計算投資效果所需要的能力
讓中長期經營計畫發揮作用所需要的能力
能夠明確優先序列的能力
把握以及解決非可視的、潛在的、預測性的問題所需要的
能力
信息公開
對失敗進行管理所需要的能力
實現將整體和部分合為一體化所需要的能力
建立個人能夠獨立進行工作所需要的組織機制
戰略目標和個人目標合為一體化
根據自我判斷而實現目標
發揮個人負責制的能力所需要的條件
個人負責制的優點
集體負責制留下的後遺症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Ⅱ
3. 助長無價值競爭的社會
無價值競爭所導致的毀滅性浪費
為什麼無價值競爭會生存下來?
引進實驗(先導)組織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Ⅲ
4. 對能力方面不給予經濟性評價的社會
日本式“績效考核”的幻想
提高競爭力所需要的“績效考核”之本質
什麼是有效的能力評價?
欠缺能力評價系統所導致的組織僵化
對高水平潛在能力的經濟性評價之欠缺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Ⅳ
5. 低效率溝通的社會
欠缺正確的語言選擇及語言表現所帶來的溝通不良
不同世代之間的溝通阻礙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Ⅴ
6. 喪失管理的社會
沒有給“責任”下定義的社會
責任、權利、利潤分配
從一開始就要承擔“結果責任”的日本式管理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Ⅵ
四通公司
失去的神通力
第四章國家、企業、個人競爭力及其啟示
1. 管理
2. 日本再生過程中的課題
國家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
個人競爭力
3. 競爭力的源泉
結束語
1. 掙脫封建社會的束縛
2. 逝者如斯
第一章日本的致命弱點
1. 管理作用的缺失
2. 思想領導者們誤將管理問題解讀為經濟問題
3. 喪失可持續競爭優勢,不能創造出新價值的社會
第二章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及其啟示
1.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時期的情形
1979年3月
國家管理體制
2.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本質
“管理作用”創造稀缺資源
以管理“整合資源”
根據最優先序列的矢量調整
最強作用“合作”的發現
改革開放政策所創造出來的社會
第三章日本的戰略課題
1. 培養外行人的社會
學校與教育制度
學校的教育目的應該是什麼?
老師不知道“職業(PROFESSIONAL)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被禁止的提問
大學教育所帶來的負債——做不到“學歷=學力”
[]目錄
[]在崛起與衰退之間
企業內教育制度
培養政治家及官僚的制度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Ⅰ
2. 集體負責制社會
什麼是集體負責制體制?
集體負責制的特徵
以“只是集中於對現場問題的解決能力”為核心目標
“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禁止在同行業內跳槽的文化”
造成的核心影響
集體負責制的崩潰
因為世界經濟變成低增長、傳統管理機制已經成為
過去時
新時代所要求的新能力
能夠洞察及定量地計算投資效果所需要的能力
讓中長期經營計畫發揮作用所需要的能力
能夠明確優先序列的能力
把握以及解決非可視的、潛在的、預測性的問題所需要的
能力
信息公開
對失敗進行管理所需要的能力
實現將整體和部分合為一體化所需要的能力
建立個人能夠獨立進行工作所需要的組織機制
戰略目標和個人目標合為一體化
根據自我判斷而實現目標
發揮個人負責制的能力所需要的條件
個人負責制的優點
集體負責制留下的後遺症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Ⅱ
3. 助長無價值競爭的社會
無價值競爭所導致的毀滅性浪費
為什麼無價值競爭會生存下來?
引進實驗(先導)組織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Ⅲ
4. 對能力方面不給予經濟性評價的社會
日本式“績效考核”的幻想
提高競爭力所需要的“績效考核”之本質
什麼是有效的能力評價?
欠缺能力評價系統所導致的組織僵化
對高水平潛在能力的經濟性評價之欠缺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Ⅳ
5. 低效率溝通的社會
欠缺正確的語言選擇及語言表現所帶來的溝通不良
不同世代之間的溝通阻礙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Ⅴ
6. 喪失管理的社會
沒有給“責任”下定義的社會
責任、權利、利潤分配
從一開始就要承擔“結果責任”的日本式管理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比較研究Ⅵ
四通公司
失去的神通力
第四章國家、企業、個人競爭力及其啟示
1. 管理
2. 日本再生過程中的課題
國家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
個人競爭力
3. 競爭力的源泉
結束語
1. 掙脫封建社會的束縛
2. 逝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