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穿越的方式帶領讀者完成對現實生活的逃離,看看我們過膩了的節日,在古代有何新奇之處。滿足讀者獵奇心理的同時,拓展讀者知識領域。
作者為歷史學者,擅長以輕鬆的筆調寫作歷史題材,資料紮實,可信度高。書中的內容豐富有趣,如皇帝過年比平時還累,買年貨可以分期付款也有博彩促銷,過年開賭禁李清照也是賭博的高手,除夕大人睡覺小孩守歲,發壓歲錢按小孩的年齡數給,逛燈會時女人戴花燈狀的頭飾等等。更配有精美典雅的彩色插圖,可直觀宋朝節日生活。
基本介紹
- 書名:在宋朝過的那些年
- 作者:李開周
- ISBN:9787550269842
- 定價:29.80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6-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書摘,
內容簡介
宋朝春節放幾天假,皇帝還要不要上朝?宋朝有沒有壓歲錢,孩子們過年能掙多少銀兩?宋朝人春節為何豪賭,李清照打的麻將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宋朝是最具生活情趣的時代,距離我們至少已有七八百年時光,看似遙遠,實際上卻跟今天息息相關——我們中華民族的國民性格、文化特徵、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傳承至今的新年習俗。每逢春節,各類民俗總舊話重提。餃子吃膩了,不如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人的春節有什麼另類之處。
本書聚焦宋朝人過年的風俗,選取宋人過年最重要的事項,並不時與今天中國人過年的風俗加以類比,讀來親和有趣。全書大致以時間為序,分為:放假,冬至,祭灶,買年貨,除夕守歲,貼年畫,大年初一,新年賭戲,歸寧、送窮、探繭,鬧元宵等十章,幽默風趣地講解了宋朝人過年的各種細節。
作者簡介
李開周 1980年生於河南開封,《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著有《千年樓市》《食在宋朝》《宋朝飯局》《民國房事》《民國房地產戰爭》《祖宗的生活》《君子愛財:歷史名人的經濟生活》等書。
書摘
(自序)
開場白:假如我們去宋朝過年
當您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一年一度的舊曆新年可能即將到來,也可能已經結束,當然還可能剛剛開始。不管您是在什麼時候拿起這本書的吧,只要您尚有閒暇,都希望您有興趣將它讀下去。
這本書很薄,也很小,它的內容非常單純,無非就是談談新年,但它所要呈現的並非現在的新年,而是宋朝的新年。
宋朝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朝代,這個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皇帝有人味兒,大臣有風骨,市井小民的小日子相比其他任何朝代而言都要舒服得多。在相對寬鬆的政治制度下,在相對自由的文化環境下,這個朝代自然而然發展出璀璨奪目的經濟成果,自然而然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從很多方面看上去,這個朝代都非常前衛,非常現代,以至於我們可以將宋朝稱之為“前現代社會”。
這個“前現代社會”距離我們已有七八百年時光,看似遙遠,實際上卻跟今天息息相關—我們中華民族的國民性格、文化特徵、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傳承至今的新年習俗。
現在我們將舊曆的正月初一叫作“新年”,這一稱呼正是源於宋朝。如宋人筆記《夢粱錄》所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現在我們將新年之前的祭灶日叫作“小年”,這一習慣也是源於宋朝。如另一部宋人筆記《新編醉翁談錄》所載:“臘月祭灶,俗謂之小年。”
現在南方人祭祀灶君,麥芽糖與糖豆粥是必不可少的兩道供品。宋朝祭灶同樣有類似習俗,如宋人筆記《武林舊事》記載:“祀灶用花餳米餌,及燒替代,作糖豆粥。”何謂“花餳”?麥芽糖製作的花式糖果是也。何謂“燒替代”?焚燒金銀紙製作的假元寶是也。時至今日,我們祭灶時仍然用麥芽糖來加工各式點心,仍然用金銀紙來疊燒各式元寶。
除夕祭祖,福建人的供桌上要擺春飯、疊柑塔,而宋朝人的供桌上則要“擺春盤”以及“斗柑橘”。“擺春盤”是將不截斷的新鮮蔬菜(類似今日台灣人用新鮮芥菜做成的“長年菜”)擺放到盤子裡,然後將頂粘紙花的線香插在上面。“斗柑橘”則是把供桌上的柑橘壘成一座縮微版的金字塔。熟悉閩南年俗的讀者應該知道,這兩種習俗都跟今天非常接近。
在今日閩南,遵守舊俗的老年人過年時會給小孩掛一長串用銅錢或者硬幣串成的壓歲錢,這串壓歲錢的數目通常是一百二十枚,俗稱“吃百二”,意思是希望小孩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將來活到一百二十歲。我們只要往前追溯,就會發現這正是宋朝宮廷的規矩:每到新年將至,宋朝的后妃們要備辦“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送給皇子皇女。
除此之外,諸如除夕守歲、新正燒香、更換春聯、燃放鞭炮、鄰里饋贈、親友聚宴、新妻歸寧、元宵放燈……如此這般諸多年俗,都能跟宋朝遙相呼應,以至於當我們穿越到宋朝去過年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熟悉,非常親切,很容易就能適應下來,跟宋朝人一起度過一個既熱鬧又舒心的新年。
但是請大家注意,我並沒有說宋朝年俗跟今天完全一致(如果是那樣的話,這本小書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事實上,當時還有許多跟現在不一樣同時又相當關鍵的特殊規矩。
舉例言之,咱們現代人並不重視冬至,無非拿它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節氣來看待。可是在宋朝,冬至卻是一個重大節日,一個為新年做準備的重大節日,當時過冬至的熱鬧程度甚至不亞於過年。至於冬至在宋朝為什麼會備受重視,以及宋朝人究竟如何慶祝冬至,本書第二章《冬至》會有詳細介紹。
再比方說,現在大多數朋友都認為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習慣於在臘月二十三那天祭祀灶君。可是在宋朝,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宋朝人祭灶的時間比我們要晚一天,他們祭灶的方式也很有特色,某些宋朝老百姓甚至認為灶王爺是位女士。讀者諸君如果想一探究竟,敬請閱讀本書第三章《祭灶》。
年關將近,置辦年貨是頭等大事,現在商業發達,購物便利,我們可以去超市掃貨,可以在網上購物,足不出戶即可下單。宋朝商業當然沒有今天發達,網上購物等於天方夜譚,可是宋朝商家卻開創性地發明了分期付款訂年貨這樣一種頗具現代風格的銷售方式,而且宋朝小販在新年前後還提供一種兼具購物、抽彩和娛樂功能的“關撲”購物。到底他們如何分期付款?關撲又是怎樣一種購物方式?本書第四章《買年貨》會一一解答。
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年味兒也越來越淡,不是所有人都會在年終守歲了。宋朝人則不然,他們每年除夕必定守歲。最奇怪的是,當時守歲完全是小孩子的活動,大人並不參加。換句話說,小兒女要大睜雙眼熬到大年初一,而他們的父母卻像懶鬼似的躲在旁邊呼呼大睡……宋朝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項奇特習俗呢?請您閱讀本書第五章《除夕守歲》。
除夕當天,甚至早在臘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我們就會早早地在自家門上貼春聯、換鬥神,喜氣洋洋。宋朝人卻要等到大年初一那天凌晨才貼上鬥神,而且當時的鬥神也跟今天有諸多不同。為了讓現代讀者進一步了解大宋年俗,本書第六章《貼年畫》專門介紹宋朝的春聯、鬥神、桃符和桃板。
總而言之,宋朝新年既有很多跟今天相同的習俗,又有很多跟今天不同的特色,假如我們回到宋朝,既會感到熟悉與親切,又會感到新奇和困惑。但是當您讀完這本小書之後,一切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當然,憑藉現有的技術條件,我們不可能回到宋朝,更不可能跟宋朝人一起過新年。我們之所以要探討宋朝年俗,一是比較好玩,二是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些談資,三是相當於一場饒有興味的文化尋根。或許我們已經沒精力守歲,已經沒工夫祭祖,甚至連跟親人吃一頓年夜飯的機會都不容易獲得,但是我們總可以抽空瞄一眼歷史,隔著紙面跟古人交談幾句,了解一下我們祖先的生活習慣,這有助於讓我們明白自己從哪兒來,我們的根性從哪兒來,從而讓淡薄的新年變得醇厚一些,讓疲憊的精神變得歡樂一些。您覺得呢?
最後祝您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