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白木香含有樹脂的木材。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
入脾、胃、腎經。
功效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主治
胸腹脹悶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相關配伍
1、治冷痰虛熱,諸勞寒熱,土沉香,附子(炮)。㕮咀,煎露一宿,空心服。(《澹寮集驗方》冷香湯)
2、治胃冷久呃,土沉香、紫蘇、白豆蔻各一錢,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湯下。(《活人心統》沉香散)
用法用量
內服:水煎服宜後下,2~5g。
藥理作用
1、對腸平滑肌解痙作用。
2、麻醉作用。
3、鎮痛作用。
4、平喘作用。
5、降壓作用。
6、抗菌作用。
使用注意
過量飲用沉香粉會導致腹瀉。
炮製
採集加工:四季可采,一般選用樹幹直徑30㎝以上的小樹,用刀在樹幹上順砍數刀,傷口深3~4㎝,為菌類所感染,數年後,在傷口處如有黑色沉澱物就是中藥的“沉香”。取下沉香曬乾後,用刀挖去黏附在其上面的白色木片即成。
鑑別
藥材性狀:為不規則塊、片狀或盔帽狀,有的為小碎塊。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部相間的斑紋,孔洞及凹窩表面多呈朽木狀。質較堅實,斷面刺狀。氣芳香,味苦。燃燒時發濃煙,並有強烈的香氣及黑色油狀物滲出。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5m,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後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cm,寬2.8~6cm,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5~20,在下面更明顯,小脈纖細,近平行,不明顯,邊緣有時被稀疏的柔毛;葉柄長約5~7mm,被毛。花芳香,黃綠色,多朵,組成傘形花序;花梗長5~6mm,密被黃灰色短柔毛;萼筒淺鐘狀,長5~6mm,兩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長4~5mm,先端圓鈍或急尖,兩面被短柔毛;花瓣10,鱗片狀,著生於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輪,花絲長約1mm,花葯長圓形,長約4mm;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極短或無,柱頭頭狀。蒴果果梗短,卵球形,幼時綠色,長2~3cm,直徑約2cm,頂端具短尖頭,基部漸狹,密被黃色短柔毛,2瓣裂,2室,每室具有1種子,種子褐色,卵球形,長約1cm,寬約5.5mm,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屬體,附屬體長約1.5cm,上端寬扁,寬約4mm,下端成柄狀。花期春夏,果期夏秋。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邊陽處疏林中。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2、《本草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