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

土庫

土庫位於浙江省浦江縣白馬鎮永豐村,是明朝萬曆年(公元1571年—1575年)荷英商人設在中國沿海地帶的貿易站,用來藏銀兩、堆貨物。據明朝列國外傳、東西洋考記載,在中國沿海地帶設有9座土庫(台灣不詳),現經文物部門、旅遊部門到處尋找,除白馬鎮外卻找不到另外土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庫
  • 出處:《落梅風·嘆世和劉時中》
  • 拼音:tǔ kù
  • 釋義:貯藏財物的私人庫房
釋義,土庫結構,歷史,保護,

釋義

(1).貯藏財物的私人庫房。 元 張可久 《落梅風·嘆世和劉時中》曲:“土庫千年調,金瘡百戰功。”《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婦女道:‘公公出得奴房,十來步有個陷馬坑,兩隻惡狗;過了便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賭錢。’” 許政揚 註:“土庫,富豪人家的私人庫房。”
(2). 明 時稱 荷 英 等殖民者在東方設立的貿易站為土庫。今印尼語、馬來語稱商店為toko,或以為即華語“土庫”的音譯。《明史·外國傳六·浡泥》:“ 萬曆 時,紅毛番強商其境,築土庫以居。”

土庫結構

土庫朝西偏南,前後兩進,左右廂房各九間,占地666平方米,建築面積719平方米;大廳三開間,通面寬11.5米,通進深7.25米,脊檁高5.1米,穿斗式六架用六柱;明間作廳與後樓用穿堂相連,形成工字廳平面結構;後樓七開間,通面寬23.9米,通進深6.7米,樓層高2.75米,脊檁高6.75米,穿斗式六架用六柱,宋覆盆式柱礎。前廊作單步架月梁和穿堂的屋面相接。柱頭有卷殺和柱頭科斗拱。明間前後隔開,分別是賬房和金庫。金庫均用磚和杉木板兩層牆構築……南側各設兩柱三樓仿木構磚雕門罩一座,其石門架上銘刻的馬蹄形銀幣圖案,是我國迄今留存最早的商行標誌。整幢建築室內面積用300×300方磚鋪地,室外庭院用鵝卵石墁地。按照商店的設計要求,結構周密嚴謹。

歷史

據辭海記載,土庫是明朝萬曆年(公元1571年—1575年)荷英商人設在中國沿海地帶的貿易站,用來藏銀兩、堆貨物。據傳,明萬曆年間一度實行海禁,嚴禁商人下海跟荷蘭人交往。1573年,商人董華向荷蘭商人建議選址白馬建土庫。因為浦陽江離此僅一公里,並有楊家埠碼頭直通當時四大港口之一的寧波,是藏金銀運貨物的最佳地方。
在土庫中長大的村民傅繼泉介紹,這幢建築除一石架鐵窗外其他全密封,安全性很好。院內有一個嚴密的排水系統,天井從來不會積水,乾燥的場地有利於堆放從各地採購來的貨物。
在庭院最裡面一排的6間樓房當中,有2間很特別。一間的牆上沒有窗戶,據傳是荷蘭商人談論商業機密的地方。另一間地上鋪著堅硬的青磚(其他的樓房都是泥地),後牆上的小窗用青石條做框,內嵌著數根牢固的鋼條,據傳就是堆放金銀財寶的地方。土庫引起了明皇朝的注意,特意在離土庫不遠的浦陽江邊設立了巡檢司。1662年,清皇朝把荷蘭商人都逐出中國,土庫成為民宅。

保護

浦江縣於1985年批准白馬土庫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土庫歷經400多年風雨,大部分房屋瀕臨倒塌。縣政府投入了80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於2006年8月15日開始對白馬土庫展開了全面維修保護工程。
據明朝列國外傳、東西洋考記載,在中國沿海地帶設有9座土庫(台灣不詳),現經文物部門、旅遊部門到處尋找,除白馬外卻找不到另外土庫。去年11月7日,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來到白馬土庫考察。他認為:“土庫是國寶,是中國唯一倖存的歷史見證物,在現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中,尚無此種類型遺存,文物價值十分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