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小調》是春花秋月演唱的歌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家小調
- 歌曲原唱:春花秋月
- 填詞:春花秋月
- 譜曲:春花秋月
- 編曲:琴聖
- 歌曲語言:國語
《土家小調》是春花秋月演唱的歌曲。
《土家小調》是春花秋月演唱的歌曲。土家小調 - 春花秋月太陽出來了餵喜洋洋勒風兒輕輕吹也彩蝶翩翩飛勒土家的漢子上呀嘛上山崗羅餵土家的妹子兒我等郎歸也嗨嗨等郎歸也太陽出來了餵喜洋洋勒風兒輕輕吹也彩蝶翩翩飛勒彈起我的土琵琶唱...
天沔小曲也叫“內河小曲”,主要流行於漢水沿岸湖北境內的天門、潛江、沔陽、漢陽、漢川等縣鎮及農村,以敲碟子演唱民間小調著稱。湖北小曲的曲牌據稱原有二三百個,上世紀30年代末逐漸失傳,現存100個左右,既有本地小曲和從長江上游和...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土家人在生產勞動中集體創作而成的,然後在歷代流傳過程中豐富和發展。它的歌詞內容豐富多彩,有描寫田野生活的山歌、小調,有用於風俗儀式的婚禮歌、喪歌、梯瑪神歌、擺手歌、上樑歌,有催眠曲和搖籃曲,還有各種勞動...
也有五句式的土家族民歌,大多是將第四句重複或三四句變化的重複。在土家族號子及祭祀歌曲的結構上,大多有引腔、收腔的結構成份。土家族民歌是五聲音階體系,節拍為偶數拍子和奇數拍子混合兩種。音調以窄小聲韻為主,偏重小調色彩,偏愛...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作為一種民俗傳統音樂,具有民間即興式的演唱特點,曲調多為民歌小調。演出中常用誇張、諷刺等手段對語調進行拉長、變化或者誇張處理,使音樂語言帶有川劇戲曲性聲腔的色彩,在藝術表現上更顯雅致。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
利川小曲,又名“茶興小調”。流傳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的南坪、茶興一帶。據袁紹卿同志講,這一支小曲很早便在利川的南坪、茶興一帶流傳了。他的父親、祖父都喜愛唱曲,他現在所掌握的這些唱腔曲牌,就是他小時候跟他們學來...
萬戌姐,又名萬祖玉,女,土家族,1922年10月1日生。未上過學堂。灣潭鎮紅旗坪紅烈村2組農民。五峰著名歌手,名列聞名全縣的民間歌唱家“灣潭三姐①”之首。萬戌姐年輕時嗓音好,音色純正甜美,可連唱幾晝夜不疲嗓門。早在建國...
長陽山歌也稱鑼鼓歌,是人們在田間從事農業生產時唱的歌,主要分布在長陽縣的11個鄉鎮,以榔坪、賀家坪、資丘、漁峽口、鴨子口、高家堰等土家族聚居區最為盛行。通山山歌 通山山歌是當地人民以世代相傳的獨特腔調和方言土語唱出的民間歌曲...
南劇,湖北省來鳳縣、鹹豐縣的傳統戲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劇,又稱南戲、施南調,俗稱“高台戲”或“人大戲”,主要流行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起源於鄂西容美土司時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南劇唱詞多是七字、十字上下...
13歲那年,來鳳縣成為全國第一個土家族自治縣。彭承金首次登上舞台,就指揮父老鄉親為全縣人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此後,他就更迷戀鄉土裡的原始歌舞。在全村600多人中,唯有他會唱土家小調《羅么妹》,會跳3個多小時的麻舞和擺手...
譚紹康,男,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人,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蒐集整理了山歌539首、小調154首,婚嫁歌10種、喪歌112種;採擷到巴東“堂戲”劇目55個,並分類結集出版,完成《呼喚神農溪》三部曲。3000多頁稿紙,...
就這樣,土家山寨遍留有田隆信的足跡和他吹奏的咚咚喹的旋律。就這樣田隆信走訪了數百個土家族民間藝人,共收集了土家族溜子曲牌230多個;咚咚喹曲牌、擺手歌、哭嫁歌、梯瑪歌、花燈、民間小調、地方曲藝等土家族民間音樂資料120多萬字;...
酉陽民歌,流行於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酉陽民歌是武陵山區特有的地理環境與苗、漢、土家文化融合衍變的產物,其歷史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巴渝歌舞。土司冉守忠從夔州率兵來酉陽鎮壓苗民起義,...
南溪號子,重慶市黔江區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溪號子淵源要追溯到唐朝,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為了緩解疲勞逐漸形成並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只有音韻沒有歌詞的號子。它的雛形是土家族農民在勞動中解乏鼓勁的勞動號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