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風蝕是以風力為主的外營力作用於地面而引起塵土、沙的飛揚、跳躍和滾動的侵蝕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風蝕
- 外文名:soil wind erosion
- 學科:環境工程
- 領域:環境科學
概念,簡介,作用方式,研究進展,分析,
概念
以風力為主的外營力作用於地面而引起塵土、沙的飛揚、跳躍和滾動的侵蝕過程。
簡介
以風力為主的外營力作用於地面而引起塵土、沙的飛揚、跳躍和滾動的侵蝕過程。多發生於極端乾旱、植被稀少的沙漠地帶,或天然植被遭受破壞的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中國遭受土壤風蝕的範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占等省(區)沙漠地區及部分沿海、沿河沙地。
作用方式
有兩種:
①風力通過地面時,由於氣流的紊動作用所引起沙粒的起動吹揚,稱吹蝕;
②風力通過所攜帶的沙粒,對地面進行衝擊、摩擦,稱為磨蝕。
在多數自然條件下,風力搬運的沙粒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厘米的近地面之內,所以磨蝕作用主要在近地表的範圍內進行。
研究進展
土壤風蝕作為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風沙過程、沙漠化與沙塵暴災害的首要環節,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關注。近幾十年來,通過風洞實驗、野外觀測等手段,相繼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在風蝕動力學、風蝕影響因子、風蝕測定與評估、風蝕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並在風沙地貌、土地沙漠化、沙漠環境演變、沙塵暴與風沙災害等相關研究領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分析
土壤風蝕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中國是世界上受土壤風蝕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壤風蝕是中國乾旱、半乾旱及部分濕潤地區土地荒漠化的首要過程。中國風蝕荒漠化面積達160.74×104km2,占國土總面積的16.7%,嚴重影響這些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中國對風蝕現象及其危害的認識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二十世紀50~60年代,我國科學家對全國各大沙漠進行綜合考察,開展了沙地利用、流沙固定及有關定位觀測實驗;80年代以來,土壤風蝕作為沙漠化的首要環節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相繼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揭示了各種因素對風蝕過程的影響,尤其是人為因素對風蝕的加劇作用,並提出了不同地區的風蝕防治措施。將總結近幾十年來中國土壤風蝕研究的進展,從風沙地貌與沙漠化、風蝕動力學、風蝕影響因子、風蝕測定與評估模型、風蝕強度分級、沙塵暴、風蝕控制等方面闡述風蝕研究的主要成果,並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對未來土壤風蝕研究與防治提出展望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