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土壤質地過砂或過黏均不利於作物生長,因此應採取相應的改良措施。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條件有較大的差異,如花生、西瓜喜溫,適宜在砂質土壤上種植,這是由各種作物的生物學特性所決定的。在我國現有耕地中,因耕層過砂或過黏需要改良的面積有0.067億~0.133億hm2,土壤耕層過砂或過黏、夾砂夾黏、通體砂、通體黏等土體構型均不能滿足作物對水、肥、氣、熱協調供應的需要,需加以改良。其改良途徑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漸進地進行。
客土法
如果在砂地附近有黏土、膠泥土、河泥,可採用搬黏摻砂的辦法;黏土地附近有砂土、河砂者可採取搬砂壓淤的辦法,逐年客土改良,使之達到三泥七砂或四泥六砂的壤土質地範圍。但這種方法工程量大,造價高,不適於進行大面積的土壤質地改良。
土層混合法
即通過翻淤壓砂或翻砂壓淤,如果砂土表層下不深處有淤泥層,黏土表層下不深處有砂土層,可採用深翻或。大揭蓋。將砂、黏土層翻至表層,經耕、耙使上下砂黏摻混,改變其土質。一般沖積平原地區的土壤母質多具有不同的層次,可採用這種方法來進行表層土壤質地改良。但要求上下層土壤質地差異明顯,且下伏土層不能過深般不宜超過50cm,埋藏過深,使得翻壓難度過大而難以進行。
引洪淤積法
黃河或洪水中往往攜帶大量的泥沙沉積物,水流的速度不同,沉澱下來的顆粒組成也不同。我國黃河兩岸的民眾根據這個原理,常用來改良土壤質地,其方法是引富含泥沙的黃河水或洪水,將田間畦口開低,加快流速,則沉積物中砂粒較多,可以淤砂以改良黏質土壤如果將田間畦口抬高,減慢洪水流速,則沉積物中沉積的細顆粒較多,可以達到改良砂質土壤的作用。每次漫砂漫淤不能超過10cm,逐年進行,可使大面積的砂地或黏土得到改良。這種把洪水有控制地引人農田,使淤泥沉積於砂土表層,既可增厚土層,改良質地,又能肥沃土壤,是沖蝕地表的肥土,含養料豐富。
培肥土壤,改良質地性狀
土壤質地的不良生產性狀不僅僅在於其顆粒組成,也與不同質地的土壤結構狀況有關。通過改變不同質地土壤的結構,往往可以消除質地的不良生產性狀。黏質土通過改良其結構狀況也可以改變其生產性狀。
大量施用有機肥不僅能增加土壤中的養分,而且能改善過砂或過黏土壤的不良性質,增強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因為有機肥施人土壤中形成腐殖質,可增加砂土的黏結性和團聚性,降低黏土的黏結性,促進土壤中團粒結構的形成。因此,施用有機肥對砂土或黏土都有改良作用,它是一種常用的改良措施,其改良效果黏土大於砂土,因為腐殖質在黏土中容易累積,而在砂土中容易分解的緣故。施用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只是改變了土壤質地的不良性狀,並沒有改變礦質土壤顆粒的組成,所以,土壤質地類型不會發生改變。在過砂或過黏不良質地的土壤上種植耐瘠薄的草本植物,特別是種植豆科綠肥如沙打旺、草木樨,翻人土中,既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也可改善土壤質地。
大面積的砂土或黏土短期內難以有效改變其質地狀況,必須因地制宜,從選擇優勢作物、耕作和綜合治理著手進行改良。如對於砂土,首先營造防護林,種樹種草,防風固沙其次選擇宜種作物(喜溫耐旱作物)三是加強管理,如採取平畦寬壟、種子深播、播後鎮壓、早施肥、勤施肥、勤澆水、水肥少量多次等措施。對大面積黏質土,根據水源條件種植水稻或水旱輪作,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