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帶性分布

在土壤成土因素中,生物、氣候以及地質因素都具有特定的地理規律性,因此土壤類型在地理空間的分布與組合也必然呈現有規律的變化,這就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規律,亦即土壤分布的地帶性。

土壤地帶性包括土壤緯度和經度地帶性(也稱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區域地帶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地帶性分布
  • 外文名:Soil zonality distribution
  • 影響因素:生物、氣候以及地質因素
  • 分布1:水平地帶性
  • 分布2:垂直地帶性
  • 分布3:區域地帶性
簡介,水平地帶性分布,垂直地帶性分布,

簡介

在土壤成土因素中,生物、氣候以及地質因素都具有特定的地理規律性,因此土壤類型在地理空間的分布與組合也必然呈現有規律的變化,這就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規律,亦即土壤分布的地帶性。
土壤地帶性包括土壤緯度和經度地帶性(也稱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區域地帶性。土壤地帶性分布的概念分述如下:
土壤緯度地帶性指土壤帶與緯度基本上平行的分布規律。
土壤經度地帶性土壤水平帶因其所在大陸的外形、山脈走向、風向、海拔等地理因素的不同和干擾,使之偏斜於緯度圈而與經度基本上相平行,稱為經度地帶性。
土壤垂直地帶性隨著山體海拔高度的增加,在一定高程範圍內,溫度隨之下降,濕度隨之增高,植被及其他生物類型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因山體的高程不同引起生物氣候帶的分異所產生的土壤帶稱為土壤垂直地帶性。
土壤區域地帶性它是在土壤緯度帶內,由於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不同所形成的土壤類型,有別於地帶性土類,而顯示出土壤分布規律的區域性特徵,稱為土壤區域地帶性,也稱為非地帶性分布。

水平地帶性分布

水平地帶性分布我國地域遼闊,東部海岸線漫長,地形由東而西,因緯度不同、距海遠近不同及地形不同,引起水熱條件的分界,從而形成了我國土壤水平地帶的分布規律性。一般來說,我國土壤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由濕潤海洋性與乾旱內陸性兩個地帶譜構成。東部沿海為濕潤海洋性地帶譜,而西部則為千年內陸性地帶譜,在兩者之間則有過渡性土壤地帶譜。
我國東部濕潤地區土壤的水平分布規律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在此線以南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土壤水平帶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磚紅壤(南嶺以南,包括中國台灣省)、赤紅壤、紅壤(長江以南)、黃壤、黃棕壤(蘇、皖、贛、豫西、鄂、湘等)、棕壤(遼寧及山東半島)、晴撐壤(黑龍江、吉林為主)和漂灰土。
自東向西的土壤分布規律表現為內陸型特點,其分布依次為黑鈣土(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兩側)、栗鈣土(內蒙古、寧夏一部分)、棕鈣土(甘肅)、灰鈣土與漠土(河西走廊、新疆及寧夏一部分)。

垂直地帶性分布

垂直地帶性分布在山地,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升高,生物、氣候發生變化,導致土壤類型在垂直梯度上發生演變。即由基帶土壤(山體下部的水平地帶性土壤)開始,隨著山體升高出現一系列與較高緯度相應的土類,其分布情況因基帶土壤不同而異。
在熱帶、南亞熱帶地區,其基帶土壤分別為磚紅壤、赤紅壤和紅壤。它的土壤垂直帶譜的基本組成是磚紅壤(或赤紅壤和紅壤)-山地黃壤-山地灌叢草甸土與山地黃棕壤,在某些較高的山地,還可能出現山地棕壤在北亞熱帶山地,基帶土壤為黃棕壤,其上為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在暖溫帶濕潤地區,土壤垂直帶譜組成是棕壤一山地棕壤一山地暗棕壤(見遼寧千山山脈);在半濕潤地區,土壤垂直帶譜組成為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草甸土(見陝西太白山北坡)溫帶乾旱地區垂直帶譜組成為山地灰棕漠土-山地棕鈣土-山地栗鈣土-山地黑鈣土-高山斑氈狀巴嘎土-高山草氈土(見天山北坡的伊吾山區)。
山體坡向不同,其生物氣候條件也有明顯差異,其土壤垂直帶譜也不同。如秦嶺南坡的基帶土壤為黃棕壤,其上依次為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而在北坡,基帶土壤為褐土,其上依次為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