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評價數學模型

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已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熱點問,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IGBP)和全球變化中的人文領域計畫(HDP)在1995年聯合提出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研究計畫[1]。地學界利用遙感與GIS技術對不同區域的土地利用變化現象進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2-4],在這些案例的基礎上,陸續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的模與模型框架[5,6]。這些模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地利用的數量、質量和空間格局變化。我國學者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是引進外國學者的模型成果,而且有些數學模型還有待於完善。

三類土地利用變化的數學模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區域土地利用的數量、質量和空間格局變化,但在實際套用中,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並不能全面地反映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的實際情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反映土地資源數量變化的模對時間變數的處理過於簡,如果將其用於計算年變化,就隱含了土地利用類型年變化的線性假設。②反映土地資源質量變化的模型,主要從土地資源的生態背景狀況反映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質量的變不同區域的生環境背景有差在確定該參數時應考慮不同的生因。③反映土地源空間格局變化的模型,大多是反映耕地和建設用地的空間變化,對整個區域土地利用空間的綜合性變化反映較少;而且大多是採用靜態的景觀生態指數,土地利用變化卻是動態變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