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俗,是漢語辭彙,出自《後漢書·竇融傳》,解釋為當地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俗
- 外文名:Local Customs
- 歷史淵源:"全其部落,順其土俗"
- 鄉土劇:本山大叔的《鄉愛》
概述,解釋,
概述
【詞語】:土俗
【注音】:tǔ sú
【釋義】:1.當地的習俗。 2.本地。 3.指民間的﹑通俗的。有粗俗,不雅觀的含義。
解釋
(1).當地的習俗。《後漢書·竇融傳》:“累世在 河西 ,知其土俗。” 唐 韓愈 《唐故檢校尚書劉公墓志銘》:“再世宦北方,樂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陽曲 。”《紅樓夢》第十九回:“ 寳玉 問他幾歲上京,路上見何景致, 揚州 有何古蹟,土俗民情如何。” 清 黃遵憲 《<山歌>序》:“土俗好為歌,男女贈答,頗有《子夜》《讀曲》遺意。”
(2).本地。《南史·孝義傳下·滕曇恭》:“年五歲,母 楊氏 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
(3).指民間的、通俗的。 郭沫若 《走向人民文藝》:“留在下層的,成為了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土俗的東西。然而 中國 的一部分文藝發展史告訴我們,只有這種土俗的東西才是文藝的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