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鰜鮃

土佐鰜鮃

土佐鰜鮃又稱為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是較罕見之魚種,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及日本等。台灣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物結構,棲所生態,分布,

形態特徵

土佐鰜鮃體長為體高2—2.4倍,為頭長3.9—4.5倍。頭長為吻長4.9—7.7倍,為眼徑2.7—3.7倍,為上頜長3.3—3.9倍,為最長背鰭條1.9—2.2倍,為最長臀鰭條1.6—2.3倍,為左胸鰭長0.8—1.5倍,為右胸鰭長2.3—3.4倍,為最長左腹鰭條2—3.1倍,為右腹鰭條2.4—3.3倍,為左腹鰭基長2—3.1倍,為右腹鰭基4.1—6.9倍,為尾柄高1.9—2.4倍。
土佐鰜鮃背鰭89—99;臀鰭69—79;胸鰭(左)8—11;(右)8—10;腹鰭6;尾鰭17(中央12—13分枝)。側線鱗45—53;鰓耙0+6—8。椎骨10+28—30。
體長橢圓形,中等側扁,中部最高,背腹緣凸度相似,在上眼前方有一淺凹。尾柄很短。頭鈍小,長約為體高1/2。吻短,眼徑約為吻長1.8倍。兩眼稍大,眼徑小於左上頜長,下眼位稍前。眼間隔窄,微凹或嵴狀。左鼻孔2個,位下眼上緣略前方;前鼻孔後緣有一短小皮突,後鼻孔皮突多少呈管狀。無眼側鼻孔位背鰭前端稍下方,形似有眼側。口小,斜形,上頜伸達眼前部下方。下頜口閉時微突出。上頜齒2行,內行齒較外行齒大;下頜齒一行。第一鰓弓鰓耙短尖,後緣無小齒;上鰓骨無鰓耙。肛門位無眼側臀鰭始點上方。生殖突位有眼側,與肛門相對。
圖1.土佐鰜鮃圖1.土佐鰜鮃

生物結構

鱗稍大,在有眼側(左)為櫛鱗,刺細長;無眼側(右)為圓鱗。吻,上下頜及胸鰭無鱗。側線左側有一條;前方有強的弓狀彎曲部,頭長為弓狀彎曲部長的1.4倍。右側無側線。
背鰭始點位無眼側,高度與下眼上緣相似;中部鰭條最長。臀鰭始於胸鰭基正下方,形似背鰭。左胸鰭中等大,第三鰭條最長,約等於頭長。無眼側胸鰭不及頭長1/2。左腹鰭始於下眼後緣的稍前下方,第3鰭條最長,第4鰭條基與無眼側的第一鰭條相對。尾鰭後端圓形,上下緣各2鰭條不分枝。
福馬林液保存標本淡紅褐色;有暗褐色眼狀圓環斑,側線上下各有2斑,沿體背緣內側有7個圓環斑,沿腹緣稍上方有6圓環斑,沿側線有3個不清晰大暗斑。奇鰭較體色稍淡,背、臀鰭及左腹鰭有暗色小點;體無眼側乳白色。

棲所生態

為暖水性東亞底層小型海魚,生泥沙底海域,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分布

國內大多分布於台灣省西南及東北,國外大多數分布於日本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