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村(雲南省普洱鎮沅縣恩樂鎮團結村民委員會)

團結村(雲南省普洱鎮沅縣恩樂鎮團結村民委員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團結村民委員會,位於雲南省普洱鎮,屬於山區。距離鎮6公里, 國土面積30.30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26.50℃,年降水量6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288.00畝,其中人均耕地2.15畝;有林地24928.00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5戶,有鄉村人口1063人,其中農業人口1063人,勞動力51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80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4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9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團結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普洱鎮沅縣
  • 面積:30.30平方公里
  • 人口:1063人
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基層組織,人文地理,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269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75戶通電,有13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7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7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1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88.00畝(其中:田584.00畝,地1704.00畝),人均耕地2.1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492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5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0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4524.3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4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9.00萬元,畜牧業收入281.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50頭,肉牛17頭,肉羊19頭); 林業收入5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7.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96.00元,農民收入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 ,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2.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卉、香櫞、石斛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5戶,共鄉村人口1063人,其中男性503人,女性560人。其中農業人口1063人,勞動力516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2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9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3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1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恩樂鎮小,中學生就讀到恩樂鎮中。該村距離國小校6.0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7人,中學生33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1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設施及水利灌溉條件差;人口多,土地少;發展基礎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力爭在服務業上求發展 2、爭取在發展熱區資源經濟上求突破 3、力爭在農家生態餐飲旅遊業上求創新 4、力爭在林下產業上求上位。

新農村建設

截止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430多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1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 ,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5個,黨員總數40人,黨員中男黨員35人,女黨員6人。 團員36人。

人文地理

哈尼長街宴
居住在哀牢山和無量山腳把邊江畔的哈尼族卡多人,在唐代時期前就從長江中下游一帶遷徙到恩樂、古城、按板鎮一帶,哈尼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壯美的梯田文化,七彩的編織文化和飲食文化。長街宴(蔑笆宴)就是一種民族飲食與社會公德相融合的獨特的飲食文化。
相傳,哈尼人在族長的帶領下,在恩樂江畔以戶為主,互相幫助,開荒種地,建設家園,哈尼人在把邊江畔發展了起來。後來居住在山上的一個魔鬼,跑到把邊江畔的哈尼寨子裡為非作歹,族長帶領大家與山魔惡鬥了七天七夜,還是鬥不過山魔,後來山魔要求每年每個寨子的哈尼族人要都送幾個最漂亮的姑娘給山魔做婆娘,那樣山魔就不來騷擾,要不然山魔將無惡不作,為了族人的安危,族長無奈地答應了山魔的無理要求,年復一年,給山寨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一年,輪到一個叫呀迷的姑娘要送給山魔做婆娘,在送去之前的頭天晚上,與呀迷青梅竹馬的一個叫呀約的小伙子,領著呀迷一起來到把邊江畔的攀枝花樹下,兩人看著即將離別的戀人,悲痛欲絕,月乾腸寸斷,後來他倆商議,呀約喬裝打扮成呀迷的樣子,並以姐妹相稱,願意到山魔家做老婆。第二天他倆跟隨山魔艱難地到了山魔家,到了晚上他倆施計把山魔殺死,由於山魔力大無比,他們在拼殺中受了重傷,最後他倆也死在山魔旁邊。山魔被殺死後,哈尼山寨從此平靜了下來,山寨里笑逐顏開,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山寨哈尼人為了懷念勇敢的呀迷和呀約,寨主提議在十月為呀迷呀約舉行紀念日,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宰雞,籌辦豐盛的宴席,並把家家戶戶集中起來,在寨子的串戶路上或在大的庭院裡擺上大宴席。宴席上寨主帶領群哈尼人舉起酒碗,共同祭奠為山寨帶來安寧的呀迷呀約,慶祝大家豐收、和睦、益壽延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