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狀福祿草(學名:Arenaria polytrichoides)為石竹科無心菜屬的植物。產西藏(錯那、亞東、定結、定日、尼木、南木林、薩噶、仲巴、曲松、那曲、申扎)、四川西部(九龍、稻城、巴塘、康定)、青海東南部(果洛)。生於海拔3 500-5 300米的高山草甸、倒石堆和碎石帶。錫金也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團狀福祿草
- 拉丁學名:Arenaria polytrichoides
- 別稱:團狀雪靈芝(,金髮蘚狀蚤綴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中央種子目
- 科:石竹科
- 亞科:繁縷亞科
- 族:繁縷族 繁縷亞族
- 屬:無心菜屬
- 亞屬:福祿草亞屬
- 分布區域:西藏、四川西部、青海東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墊狀草本,呈半球形,高2.5-11厘米,直徑10-15厘米。主根粗壯,木質化。
莖圓柱形,緊密叢生,基部木質化,除頂部外,枝上枯葉密集,幾成堅硬實體。
葉片鑽形,長0.5-1厘米,寬不足1毫米,密集成覆瓦狀排列,基部較寬,膜質,抱莖,邊緣較厚,近基部被疏緣毛,上面凹入,下面凸起,頂端具硬尖,基部以上向外反曲。
花單生枝端,無梗;苞片披針形,長2.5-3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較寬,呈膜質鞘狀,抱莖,邊緣反卷而成硬邊,頂端具刺狀尖頭;萼片5,寬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約3毫米,基部較寬,頂端鈍,具不明顯的3脈;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於萼片;花盤杯狀,具5個深色腺體;雄蕊10,花絲扁線形,長約1.5毫米,花葯黃色;子房卵圓形或倒卵形,長約1毫米,花柱3,長約1毫米。
蒴果卵圓形,長約1.5毫米,3瓣裂,裂瓣頂端2裂;種子橢圓形,微具棱,黑褐色。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團狀福祿草生長於海拔3 500-5 300米的高山草甸、倒石堆和碎石帶。
錫金也有。模式標本采自亞東帕里春丕塘一帶。
分布範圍
團狀福祿草產自西藏(錯那、亞東、定結、定日、尼木、南木林、薩噶、仲巴、曲松、那曲、申扎)、四川西部(九龍、稻城、巴塘、康定)、青海東南部(果洛)。
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阿仲嘎布:全草用於肺炎,支氣管炎,高血壓,淋巴結核,淋病,子宮病《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