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泊村

團泊村

團泊村引位於泊窪地區西靠南運河,北靠獨流減河右堤,東南至馬廠減河左堤,是一個三角封閉的瀝水窪地。 團泊村在明永樂年間建村,村落四周低洼積水,船隻在村邊聚集停泊,故名“團泊”。這裡歷史上常年積水,盛產蘆葦,是大清河、子牙河洪水匯聚西三窪後超量洪水的分洪場所,團泊窪因清乾隆皇帝曾來此巡遊,故也稱作“乾隆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團泊村
  • 地理位置:泊窪地區西靠南運河
  • 總蓄水量:1.8億立方米
  • 開工時間:1977年10月
歷史概況,自然地理,旅遊觀光,規劃建設,

歷史概況

解放初期,團泊窪水草豐茂,百鳥雲集,是典型的沼澤濕地,草叢中的鳥蛋隨處可見。1966年,團泊窪也隨同其他大窪淀一起,首次出現乾涸,並被大面積墾殖為耕地,到70年代初期,這裡的鳥類僅剩下不到20種。
為了緩解農業用水緊張,1977年10月團泊水庫動工,在團泊窪建起寬10米、高4.3米的大壩,使團泊窪成為總蓄水量1.8億立方米的大型平原水庫。區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面最低高程1米左右(黃河)。團泊水庫1980年秋完工,占地約60平方公里。
80年代中期開始蓄水後,團泊窪地區的濕地生態環境迅速改善,90年代初鳥類恢復到130多種。
團泊水庫是靜海區寶貴的自然資源,長期以來靜海區政府對水庫的開發利用始終堅持了慎之又慎的科學態度,對保護水庫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80年代由於上游水量銳減,一度造成水庫乾枯,天津市政府與靜海縣政府共同努力調水,團泊水庫又重現昔日萬頃碧波的無限風光。由於長年的保護,團泊水庫及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濕地生態景觀,成為天津市的生態環境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為了保護該地區安全和改善自然環境,靜海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團泊水庫除險加固竣深工程,展現團泊旅遊觀光新的亮點。
團泊新城規劃範圍內現狀人口7.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16萬人,非農業人口0.68萬人,外來人口3.76萬人。行政區劃涉及團泊鎮、楊成莊鄉、大邱莊鎮、蔡公莊鎮4個鄉鎮,15個村莊7365戶。團泊新城將統籌城鄉發展,通過宅基地換房等方式使當地老百姓安居、樂業、有保障,享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活力與品質,為新城開發建設鋪平道路。

自然地理

廣闊的水域和土地資源。團泊湖為大二型平原水庫,占地約60平方公里(相當於12個西湖、8個東麗湖),其中水面5⒈35平方公里,蓄水量為1.8億立方米。現有水量為8千萬立方米。規劃區內可供開發的土地約11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近2萬人。
豐富的地熱資源。團泊地區地處王蘭莊地熱帶,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熱水儲量達84億立方米,距地表900米,水溫達82℃(冬夏溫差±2℃),含有24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僅可供採暖、溫室種植、養殖,還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等功效。
珍貴的鳥類資源。團泊窪鳥類自然保護區已列入“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名錄”,其面積約60平方公里。區內珍禽候鳥繁多,天鵝、鴛鴦、白鷺等164種候鳥栖息繁衍,是世界上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是天津市三大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區之一。
鮮美的淡水水產品資源:團泊湖盛產以中華毛蟹、大青蝦、鯽魚、鯉魚等為代表的淡水水產品。
宜人的氣候。該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2℃,日照充足,適宜城郊休閒觀光和旅遊度假。

旅遊觀光

團泊湖區域距離市區僅16公里,湖濱和新城在空間和時間之間架起一座生活的舞台,是優勢階層的把玩距離,也是市區無法攀及的資源判斷的距離。
51平方公里的團泊湖,煙波浩渺、浩瀚無際,在靜默中展現著致遠清明的意境,在涌動中顯示出雄渾博大的氣質。
新城區域內擁有著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的水陸36洞高爾夫球場,親近自然,風景怡人,高質量的空氣,適合人們運動、養生、商務和休閒。
團泊湖溫泉酒店利用充足的地熱資源,打造出國內首家活水天然溫泉,讓人們在森林中泡溫泉,享受四季四景三季有花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規劃建設

團泊新城是經國務院批准,天津市城市規劃中的11個新城之一,規劃面積21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0萬。 團泊新城的規劃建設將突出“水和生態”,以休閒、旅遊、生態為特點,立足天津中心市區和濱海新區,依託京津冀,面向環渤海,建成以現代服務業和生態旅遊業為主導,集休閒度假、體育運動、娛樂健身、商住會議、教育培訓、科技研發和生產於一體,與自然整合、生態宜居的創意型生態城市。
團泊新城用地布局的發展模式採用組團式布局,總體結構可概括為:“核心環繞,珠串連結,八大組團,協同發展”。
(1)旅遊特色鎮組團;
(2)文化創意產業組團;
(3)節能環保產業組團;
(4)大邱莊鎮宜居組團;
(5)現代都市產業組團;
(6)生態居住組團;
(7)教育產業組團;
(8)體育產業組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