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神奇的陶瓷》從陶瓷的歷史、製作工具、中國各時代的陶瓷藝術等方面,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引領讀者走進陶瓷這座瑰麗的藝術殿堂。陶器是用泥土製作成型,然後經火燒成的一種器具,是人類第一次把一種天然物質經過加工而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的發明創造。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嶄新一頁,滿足了人類對於烹煮、盛放和儲存食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生活條件,標誌著物質文明的重要進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說神奇的陶瓷》
- 書名:圖說神奇的陶瓷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59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 作者:左玉河 李書源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85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圖說神奇的陶瓷》由左玉河,李書源主編,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是用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最初,人類只知燒制低溫的陶,隨著制陶技術的不斷提高,才慢慢學會燒制高溫的瓷。中國陶瓷製作,遠從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的陶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圖書目錄
第1章 歷史悠久的中國陶瓷國人的驕傲
一、陶瓷的概念
二、陶瓷的分類
三、中國陶瓷發展簡史
四、朝鮮陶瓷及發展
五、日本陶瓷及發展
六、伊朗、伊拉克與埃及陶瓷
第2章 陶瓷製作與工具存在廣泛
一、長石
二、石英
三、黏土
四、其他原料
五、陶瓷原料的技術要求
六、製作陶瓷的設備及工具
第3章 秦漢陶瓷陶瓷文化的萌芽
一、陶塑藝術
二、鉛釉陶
三、秦磚漢瓦
四、成熟瓷器
第4章 隋唐五代陶瓷輝煌的陶瓷藝術
一、隋瓷風采
二、越窯
三、婺州窯
四、長沙窯
五、洪州窯
六、邛窯
七、邢窯
八、黃釉瓷
九、唐三彩
第5章 宋、遼、夏、金陶瓷亂世見真章
一、汝窯
二、官窯
三、哥窯
四、定窯白瓷
五、鈞窯
六、耀州窯
七、龍泉窯
八、磁州窯
九、青白瓷
第6章 明清陶瓷陶瓷的又一巔峰
一、青花
二、釉里紅瓷
二、青花五彩
三、鬥彩
四、素三彩
五、白釉
六、紅釉
七、藍釉
一、陶瓷的概念
二、陶瓷的分類
三、中國陶瓷發展簡史
四、朝鮮陶瓷及發展
五、日本陶瓷及發展
六、伊朗、伊拉克與埃及陶瓷
第2章 陶瓷製作與工具存在廣泛
一、長石
二、石英
三、黏土
四、其他原料
五、陶瓷原料的技術要求
六、製作陶瓷的設備及工具
第3章 秦漢陶瓷陶瓷文化的萌芽
一、陶塑藝術
二、鉛釉陶
三、秦磚漢瓦
四、成熟瓷器
第4章 隋唐五代陶瓷輝煌的陶瓷藝術
一、隋瓷風采
二、越窯
三、婺州窯
四、長沙窯
五、洪州窯
六、邛窯
七、邢窯
八、黃釉瓷
九、唐三彩
第5章 宋、遼、夏、金陶瓷亂世見真章
一、汝窯
二、官窯
三、哥窯
四、定窯白瓷
五、鈞窯
六、耀州窯
七、龍泉窯
八、磁州窯
九、青白瓷
第6章 明清陶瓷陶瓷的又一巔峰
一、青花
二、釉里紅瓷
二、青花五彩
三、鬥彩
四、素三彩
五、白釉
六、紅釉
七、藍釉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二、陶瓷的分類
按陶瓷的概念與用途分類
根據陶瓷的概念與用途,可將陶瓷製品分為兩大類:普通陶瓷和新型陶瓷。
普通陶瓷是陶瓷概念中的傳統陶瓷,這一類陶瓷製品是人們生活和生產中最常見和最常使用的陶瓷製品。根據它使用領域的不同,又可分為日用陶瓷、藝術陳設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化學化工陶瓷、電瓷等。這些陶瓷製品所用的原料基本相同,生產工藝技術也相接近,都是採用傳統陶瓷的生產工藝。
普通陶瓷以外的廣義陶瓷概念中所涉及的陶瓷材料和製品就是新型陶瓷。新型陶瓷是現代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所用的陶瓷製品,它所用的原料和工藝技術已與普通陶瓷有較大的區別。新型陶瓷根據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又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結構陶瓷主要是用作耐磨損、高強度、耐熱、耐熱衝擊、高硬度、高剛性、低熱膨脹性和隔熱等的結構材料。如各種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功能陶瓷是具有各種電、磁、光、聲、熱功能及生物、化學功能等的陶瓷材料。例如,電容器陶瓷、壓電陶瓷、磁性材料和半導體陶瓷等。
按所用原料及坯體緻密程度分類
普通陶瓷按所用原料及坯體緻密程度分為兩大類:陶器和瓷器。陶器的坯體燒結程度差,斷面粗糙而無光澤,機械強度較低,吸水率較大,無半透明性,敲擊時聲音粗啞、沉濁。瓷器的坯體緻密,玻化程度高,吸水率小(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透光性,斷面細膩呈貝殼狀或石狀,敲擊時聲音清脆。
粗陶器是最原始最低級的陶器,一般由一種易熔黏土製成。有時也可在黏土中加入熟料或砂與之混合,以減少收縮。這類製品的燒成溫度變動很大,燒後坯體的顏色取決於黏土中著色氧化物的含量與燒成氣氛,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多呈黃色或紅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多呈青色或黑色。
普通陶器指的是陶盆、罐、缸、瓮等具有多孔性著色坯體製品。精陶器坯體吸水率為4%~12%,因此有滲透性,沒有半透明性,一般為白色,也有帶色的。釉多採用含鉛和硼的易熔釉。它與炻器比較,因熔劑含量較少,燒成溫度不超過1300℃,所以坯體未充分燒結。它與瓷器比較,對原料的要求較低,坯料的可塑性較大,燒成溫度較低,不易變形,因而可以簡化製品的成形、裝缽和其他工序。但精陶的機械強度和抗衝擊強度比瓷器、炻器要小。
炻器又稱“石胎瓷”,坯體緻密,玻化程度低,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體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數允許在燒後呈顏色,所以對原料純度要求不高,原料供給容易。炻器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熱穩定性,適合機械化洗滌,並能順利通過從冰櫃到烤爐的溫度急變。
瓷器是陶瓷發展的更高階段,它的特徵是坯體已完全燒結,因此很緻密,對液體和氣體都無滲透性,色白,胎薄處呈半透明,斷面呈貝殼狀。
新型陶瓷的分類
目前,人們習慣上將新型陶瓷分為兩大類,也就是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將具有機械功能、熱功能和部分化學功能的陶瓷列為結構陶瓷,而將具有電、磁、光、化學和生物體特性,而且具有相互轉換功能的陶瓷列為功能陶瓷。由於許多新型陶瓷不止具備單一的功能,因此很難確切地進行劃分和分類。
插圖:
二、陶瓷的分類
按陶瓷的概念與用途分類
根據陶瓷的概念與用途,可將陶瓷製品分為兩大類:普通陶瓷和新型陶瓷。
普通陶瓷是陶瓷概念中的傳統陶瓷,這一類陶瓷製品是人們生活和生產中最常見和最常使用的陶瓷製品。根據它使用領域的不同,又可分為日用陶瓷、藝術陳設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化學化工陶瓷、電瓷等。這些陶瓷製品所用的原料基本相同,生產工藝技術也相接近,都是採用傳統陶瓷的生產工藝。
普通陶瓷以外的廣義陶瓷概念中所涉及的陶瓷材料和製品就是新型陶瓷。新型陶瓷是現代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所用的陶瓷製品,它所用的原料和工藝技術已與普通陶瓷有較大的區別。新型陶瓷根據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又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結構陶瓷主要是用作耐磨損、高強度、耐熱、耐熱衝擊、高硬度、高剛性、低熱膨脹性和隔熱等的結構材料。如各種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功能陶瓷是具有各種電、磁、光、聲、熱功能及生物、化學功能等的陶瓷材料。例如,電容器陶瓷、壓電陶瓷、磁性材料和半導體陶瓷等。
按所用原料及坯體緻密程度分類
普通陶瓷按所用原料及坯體緻密程度分為兩大類:陶器和瓷器。陶器的坯體燒結程度差,斷面粗糙而無光澤,機械強度較低,吸水率較大,無半透明性,敲擊時聲音粗啞、沉濁。瓷器的坯體緻密,玻化程度高,吸水率小(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透光性,斷面細膩呈貝殼狀或石狀,敲擊時聲音清脆。
粗陶器是最原始最低級的陶器,一般由一種易熔黏土製成。有時也可在黏土中加入熟料或砂與之混合,以減少收縮。這類製品的燒成溫度變動很大,燒後坯體的顏色取決於黏土中著色氧化物的含量與燒成氣氛,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多呈黃色或紅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多呈青色或黑色。
普通陶器指的是陶盆、罐、缸、瓮等具有多孔性著色坯體製品。精陶器坯體吸水率為4%~12%,因此有滲透性,沒有半透明性,一般為白色,也有帶色的。釉多採用含鉛和硼的易熔釉。它與炻器比較,因熔劑含量較少,燒成溫度不超過1300℃,所以坯體未充分燒結。它與瓷器比較,對原料的要求較低,坯料的可塑性較大,燒成溫度較低,不易變形,因而可以簡化製品的成形、裝缽和其他工序。但精陶的機械強度和抗衝擊強度比瓷器、炻器要小。
炻器又稱“石胎瓷”,坯體緻密,玻化程度低,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體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數允許在燒後呈顏色,所以對原料純度要求不高,原料供給容易。炻器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熱穩定性,適合機械化洗滌,並能順利通過從冰櫃到烤爐的溫度急變。
瓷器是陶瓷發展的更高階段,它的特徵是坯體已完全燒結,因此很緻密,對液體和氣體都無滲透性,色白,胎薄處呈半透明,斷面呈貝殼狀。
新型陶瓷的分類
目前,人們習慣上將新型陶瓷分為兩大類,也就是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將具有機械功能、熱功能和部分化學功能的陶瓷列為結構陶瓷,而將具有電、磁、光、化學和生物體特性,而且具有相互轉換功能的陶瓷列為功能陶瓷。由於許多新型陶瓷不止具備單一的功能,因此很難確切地進行劃分和分類。
序言
陶器是用泥土製作成型,然後經火燒成的一種器具,是人類第一次把一種天然物質經過加工而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的發明創造。陶器的發明,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嶄新一頁,滿足了人類對於烹煮、盛放和儲存食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生活條件,標誌著物質文明的重要進展。
關於陶器發明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足,目前還不能加以真切而詳盡的說明。我國古代有一些關於陶器發明的傳說,從中可以略窺端倪。例如《逸周書》曾載“神農耕而作陶”,神農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他教民耕種和制陶,還親嘗百草。《呂氏春秋·慎人》和《史記·五帝本紀》也有類似的記載,因而後世陶工又把舜奉為“窯神”,在陶瓷器皿上還留有“河濱遺範”之類的銘文。舊題漢劉向撰《列仙傳》中還記載一位寧封子,是遠古黃帝時主管制陶的“陶正”,他忠於職守,後自焚而成仙。這實際上是對為制陶而獻身者的一種神聖禮讚。
這些傳說,把陶器的發明歸功於上古的聖賢或神仙,反映了人們對陶器發明者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它是先民對歷史的一種樸素而情感性的追憶和美化,並非理性而真實的說明。
而今,陶瓷藝術不僅在國內久負盛名,甚至在國際上也被認為是最珍貴的古文化遺產之一。
關於陶器發明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足,目前還不能加以真切而詳盡的說明。我國古代有一些關於陶器發明的傳說,從中可以略窺端倪。例如《逸周書》曾載“神農耕而作陶”,神農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他教民耕種和制陶,還親嘗百草。《呂氏春秋·慎人》和《史記·五帝本紀》也有類似的記載,因而後世陶工又把舜奉為“窯神”,在陶瓷器皿上還留有“河濱遺範”之類的銘文。舊題漢劉向撰《列仙傳》中還記載一位寧封子,是遠古黃帝時主管制陶的“陶正”,他忠於職守,後自焚而成仙。這實際上是對為制陶而獻身者的一種神聖禮讚。
這些傳說,把陶器的發明歸功於上古的聖賢或神仙,反映了人們對陶器發明者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它是先民對歷史的一種樸素而情感性的追憶和美化,並非理性而真實的說明。
而今,陶瓷藝術不僅在國內久負盛名,甚至在國際上也被認為是最珍貴的古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