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名人·托爾斯泰:最具反省精神的作家

《圖說名人·托爾斯泰:最具反省精神的作家》採用“以圖讀傳”的形式,輔以專題、名人名言欄目,並與內容同步配以生動、有趣、豐富的“知識連結”和“資料連結”,精選大量與托爾斯泰緊密相關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再現了托爾斯泰傳奇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說名人·托爾斯泰:最具反省精神的作家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 作者:《圖說名人系列》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圖說名人·托爾斯泰:最具反省精神的作家》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托爾斯泰,並能從中獲取豐富的文學知識和寶貴的人生經驗。

圖書目錄

幸福的童年
古老傳統的家族
出身貴族的父母
子女限中的父母
兄弟姐妹們
最初的記憶
森林裡的向陽草地
少年的沙漠期
庭院中的玩樂
全家遷到莫斯科
卡桑大學時代
鄉村地主之晨
理想的破滅
家鄉創辦國小
處女作時期
突來的援手
美麗的高加索
文壇的新彗星
西伯史特波里戰記
回鄉探親
與屠格涅夫的衝突
西歐之旅
野外獵熊
創辦草鞋學校
為農民創辦的學校
以理想開辦的學校
憲兵搜查學校
結婚與《戰爭與和平》
女主人
創辦草鞋大學的願望
撒馬拉縣的饑荒
《安娜·卡列尼娜》
為了靈魂
為了社會理想
被教會開除
離開教會後的重病
請勿殺人
反對日俄戰爭
晚年的苦惱
最後的學校
幼苗的成長
好農夫的故事
決定離家出走
留給妻子的書信
離家出走
阿斯塔波沃的小站
托爾斯泰年表

序言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於俄羅斯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雅斯拿雅·波里雅拿莊園,1910年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車站逝世。他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之所以獲得不朽的聲譽,主要是由於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期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親職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卡山大學東方語文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文專業。當年期終考試不及格,1845年9月13日被轉入卡山大學法律系學習,準備當外交官。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產生興趣,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4月退學回到家鄉。回到家鄉莊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後從軍多年,並開始文學創作。
1862年托爾斯泰和出身於有教養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索菲亞·安德烈耶芙娜結婚。他中斷了教育活動,並在以後的十五年里,把他的全部熱情獻給了婚後的生活,大部分時光過得充實而快樂,他們共生育十三個子女。他把莊園管理得很好,並重新開始寫作。可惜索菲亞不能擺脫世俗偏見,過多為家庭和子女利益著想,不能理解世界觀激變後托爾斯泰的思想。夫妻的不和釀成最後的家庭悲劇。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1月從家中出走,同月20日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享年八十二歲。遵照他的遺言,遺體安葬在雅斯拿雅·波里雅拿的森林中。墳上沒有樹立墓碑和十字架。
托爾斯泰內心充滿深刻的矛盾。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在他的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民的生活;他的作品裡宣揚了對愛和忠誠的人生信仰,和對財產及政府和教會之類人為制度的鄙棄。
他的創作初期,特別在19世紀60年代以後,他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民眾災難的真實原因,認真地思考祖國的命運和未來,因此,他的藝術視野達到罕有的廣度。托爾斯泰的藝術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廣度,創造了史詩體小說。歷史的事實融合著藝術的虛構,奔放的筆觸揉和著細膩的描寫;在巨幅的群像中顯現出個人的面貌,於史詩的莊嚴肅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獨白,變化萬千,蔚為奇觀。他善於駕馭多線索的結構,千頭萬緒,銜接得天衣無縫;又能突破小說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活那樣無始無終。然而托爾斯泰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巨觀世界,而且在於刻畫微觀世界。他洞察人的內心的奧秘,在世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緻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繫之中。他總是如實地描寫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和複雜性,不只寫其突出的一面或占優勢的一種精神狀態。托爾斯泰的風格主要特點是樸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確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或表達自己的思想。晚年,他的藝術有顯著的變化。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簡潔,不寫感受的整個過程,只寫心理過程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環節;有時採取戲劇的方法,通過行動和對白來表現。不寫性格的順序發展過程,而寫突然事故引起的決定性轉變。在結構上,為了表現人物的醒悟,常常採用倒敘的方法;為了集中,長篇小說也不再用多線索,而用單線索逐漸展開的方式。在語言上,則力求質樸洗鍊和淺顯易懂,接近民間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前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