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

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

《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對引導廣大讀者沿著科學巨匠的足跡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具有重要幫助。司馬遷(前145~前86),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史學巨著,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和史實依據,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為“圖說中外名人”系列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
  • 出版社:四川巴蜀書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定初 黃萍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10100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說中外名人·司馬遷:究天人,通古今》沿著司馬遷人生和思想發展的主要脈絡,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司馬遷,描述了古代文化名人司馬遷輝煌的一生。《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簡介

吳定初(1951—),四川樂山人,四川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30年來,在“教育學”領域先後主持部省級研究課題多項,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在(USA)Social Science Research,Nova Science Publishers,(CHINA)Frontiers of Educationin China以及《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餘次,並有多項成果被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哥侖比亞大學,丹麥VIA University College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校圖書館收藏。近年來曾赴德國、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吳定初教授始終關注基礎教育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注重青少年基本素質的提升,同時主張強化國際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培養“既有中國靈魂又有世界眼光”的新型教師和學生,並多次為丹麥、挪威、捷克、馬來西亞等國同行宣傳中國文化和教育。
黃萍,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洲拉籌伯大學雙碩士,長期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推廣和專題研究工作,關注青少年素質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養,在培養“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圖書目錄

龍門名族司馬氏
出生地龍門
史官世家司馬氏
重操祖業的司馬談
遊歷東南尋史料
道、儒、法學說的交鋒
大將軍衛青、霍去病
東南大遊歷
追溯屈原、賈誼
尋訪孔子、劉邦的故鄉
侍從君側為郎中
擔任郎中
飛將軍李廣之死
漢武帝熱衷封禪
奉命出使西南
父親的含恨亡故
護駕東遊
繼承父業任太史令
出任太史令
《太初曆》和《史記》
“李陵案”受腐刑
李廣利征討大宛
李陵攻打匈奴被俘
為李陵申辯遭腐刑
完成《史記》悄聲隱退
巫蠱之禍
《報任安書》
龍門結語
司馬遷年表

序言

司馬遷(前145~前86),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史學巨著,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和史實依據,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是西漢夏陽龍門人。夏陽,今陝西韓城,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與龍門山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記載。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享年六十歲左右。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官之家,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代,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學家和天文家。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傳的史官恆業。
司馬遷的少年時代“耕牧河山之陽”,在龍門的鄉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司馬遷在這“山環水帶,嵌鑲蜿蜒”的自然環境裡成長,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氣所陶冶,又對民間生活有一定的體驗。
十歲,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儒學大師孔安國學習:家學淵源既深,復從名師受業,啟發誘導,獲益匪淺。這個時期漢王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張騫奉命出使西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漢武帝設立樂府……這樣的時代極大地豐富了司馬遷在京城的見聞。
大約二十歲,司馬遷開始外出遊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回到長安以後,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到的最南邊是昆明。
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舉行大規模的巡行封禪,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里,浩浩蕩蕩。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史官,本應從行,但病死在洛陽。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遺志,趕到泰山,參加封禪,隨後沿著東海,繞道長城塞外回到長安。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他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等到太初元年(前104),我國第一部曆書《太初曆》完成,他就動手編寫《史記》。
天漢二年(前99),漢將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因而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監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以宮刑。宮刑是個大辱,污及先人。司馬遷在獄中,又備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幾乎斷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蒐集資料、撰寫《史記》的夙願未了,因此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在獄中堅持寫作。
太始元年(前96)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馬遷也獲得赦免。這時司馬遷已經五十歲,出獄後當了中書令,使他能夠專心致志完成《史記》,直到征和二年(前91)全書完成,共得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成為流傳百世的史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