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是2014年7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東漢)許慎。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
- 作者:(東漢)許慎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4年07月
- 頁數:509 頁
- 定價:49.90 元
- ISBN:978755023188
- 編者:《圖解經典》編輯部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是2014年7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東漢)許慎。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是2014年7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東漢)許慎。內容簡介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天天要用到的漢字嗎?對於認字這件事,我們往往想得太簡單。其實,每一個漢字,尤其是每一個甲骨文背後,...
《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故事》是2014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畫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故事》以《說文解字》為依託,精選了1000個現代生活中較常用到的漢字,並配有精美插畫、200字左右的精短解說,以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型演變,希望以此來揭示漢字誕生、演化的過程,並...
《畫說漢字(全彩解圖)/第一閱讀國學館》是2016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思履。內容簡介 漢字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承載著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對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維繫中華文明數千年延綿不斷向前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作為一位中國人,理應了解、掌握漢字的演變過程及與漢字相關的文化知識。《畫說...
《圖解漢字》是2017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犀然。內容簡介 漢字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承載著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在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維繫中華文明數千年延綿不斷向前發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作為一個中國人,理應了解、掌握漢字的演變過程及與漢字相關的文化知識。《圖解漢字(全彩圖解 典藏版)》...
《畫說漢字》編輯部,以經驗豐富的漢語言專業出身的編輯為策劃骨幹,聯合多位專家和學者,對人文社科領域的漢字字形學及漢語言文學進行解讀。近年來陸續出版了《漢字樹》系列、《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畫說漢字(國小版)》系列、《畫說成語(國小版)》系列、《澄衷蒙分類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
《畫說漢字:國小版5-6年級》是2015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為編撰原則,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國小語文課程要求,將國小5~6年級所需要識記的800個漢字,進行詳細的圖文解讀。每個文字都有對應的圖畫及象形文字,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讀漢字,特別適合5~6...
逃(讀táo)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本義是逃亡。後又引申為躲避,還引申為離開的意思。(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逃”字最初見於戰國時期文字。戰國時期這個字有兩種寫法(圖1、圖2)。圖2與圖1相比,變得更加的規整。隨後發展到《說文》中的小篆文字時期,...
始(shǐ)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見於西周金文。 本義是最初,開始。後也引申指根本,過去之義。做動詞時,有謀劃,滋生的意思。用作副詞時,又引申出正在,僅僅的之義。也用作姓氏。(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形源流 “始”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圖1)。此字在西周...
芝(讀作zhī)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指靈芝,一種菌類植物。後引申為形如靈芝菌蓋的東西,多指車蓋。又引申為香草。(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字形源流 “芝”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圖1),上部結構為“艹”字。到了說文小篆文字(圖2)中,“芝”字的上部...
由於漢字的研究還未能確知“叉”字較原始的寫法,姑存舊說。但從“叉”的分化字“釵”、“杈”等來看,“叉”有可能是頭部歧出“叉子”的“叉”的象形字,手指相錯反而是引申義。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說文解字注 叉,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
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篆文的整體是一個比較纖細的形象。到了漢代前期,字的整體就變得比較方正。到了漢代後期,左部變成了“言”字,右部變成了較接近“典”的形象。而楷書中的“謙”字,左部沒變,右部變成了“兼”字。但隨著漢字的發展,就發展到了現代漢語中的“謙”字。“謙”字由“訁”...
結,漢語一級字,讀作jiē或jié,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其本義是用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如“結網”),引申指連線(如“結陣”)和結交(如“結好”)等。(基本信息欄內容主要來源:漢典網)漢字源流 結,形聲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上圖1-3),從糸、吉聲。左邊的“糸(糹)”表示線繩可以打結,...
吸(讀作xī)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指吸氣入內。後引申為吸引、吸取、吸收等義。(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字形源流 “吸”字是形聲兼會意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說文》小篆文字字形,像是一個人張著嘴在吸氣。漢代文字(圖2)...
《唐韻》《集韻》𠀤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為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為最。《後漢·崔寔傳》:常為邊最。註:最為第一。又《史記·周勃...
慕(讀音mù)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玉篇·心部》中說“慕,思也。”可見,“慕”字的本義是思慕,思念之義。後由本義思慕引申為仰慕、敬仰,也引申羨慕、貪慕;《說文》中說“慕,習也。”可見“慕”字在古代還有模仿、仿效的意思。(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字源演變 “...
莖(讀作jī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指草木植物的主幹和旁支。後引申為器物之柄。又引申指長條形的東西。(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莖”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在秦朝文字(圖1)中,“莖”字的上部結構像叢生的草,下部為根。在《說文》...
說文解字 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從屮貫一。一,地也。尾曲。《易》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陟倫切 說文解字注 屯,難也。屯韻會有。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從屮貫一屈曲之也。一、地也。此依九經字㨾、眾經音義所引。說文多說一為地。或說為天。象形也。屮貫一者、木剋土...
松(讀作sōng),漢語常用字(一級字),是由兩個漢字簡化而來—松和鬆。“松”字,為形聲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為木名,又引申為動物名用字。而繁體字“鬆”,為形聲字,本義為頭髮凌亂,後引申為鬆散、鬆弛。由於二字在表鬆散、鬆弛義中通用,簡化字將“鬆”併入“松”字中。(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釘(讀dīng、dì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東漢《說文》。本義是冶煉而成的餅狀黃金。現在也指竹、木、金屬等製成的細棍形物體,一端有扁平的頭,另一端尖銳,主要起固定或連線作用,也可以用來懸掛物體。(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釘”字,始見於東漢《說文》中(圖1...
灼(讀zhuó)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體為篆文,也見於先秦著作《詩經·周南·桃夭》,在楚國簡帛中也有記載 。本義是燒、灸,引申為燒傷、燙傷、照亮等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字源演變 灼,從篆文字形看,左邊是火,右邊是盛具。楷書形體從篆文來,隸變後楷書寫作“灼”,...
蒸(讀作zhē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是指將麻稈從中間折斷。後引申為熱氣向上升騰。(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蒸”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在《說文》中的小篆文字(圖1)中,“蒸”字的字形較為像草,字形雜亂...
顧(讀作gù)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習見於《詩經》,可見西周時代已經有顧字,但到目前為止西周金文未見,只見於戰國楚簡、戰國中山王銅器銘文。本義是回頭看。後引申為照顧、顧念、光顧等義。(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顧,還視也。從頁,雇聲。”段玉裁注:“...
返(讀fǎn)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還、回歸,引申為歸還、折回、更換、違反等義。在經傳中“返”常被寫為“反”。(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春秋傳》中返從彳。戰國文字中所見返字或從彳、止,彳、止、辵為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戰國楚簡中...
悉(讀作xī)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本義為詳盡。後引申出熟悉義。字亦見於戰國璽印中,用為姓氏。(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悉”字是會意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圖1)。秦朝到漢朝文字其上部分像一個米字,下方像一個心臟。秦到漢的變化越來越規整...
另外,“插”在古時也有“zhǎ”音,同“攝”義,《集韻·洽韻》:“插,攝也。”現代漢語中已不再出現該讀音,而此義也已併入“攝”字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楚洽切 刺肉也。從手,從臿 。說文解字注 刺內也。內,各本作肉,今正。內者,入也。刺內者,刺入也。
伸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讀作shēn。據已有古文字資料,該字最古形體為收錄於《說文解字》的篆文。其 本義是指人數在時間和空間上延展、擴張,引申為任何事物的延展、擴張。基本信息欄主要資料:漢典網 字源演變 伸,形聲字。左邊是一個側立行走的人形;右邊“申”為一中豎加“臼”形,“臼”形...
圍(讀wéi)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時期文字。本義是圍繞,後引申為周圍,又引申為計量圓周的單位。(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古字作“囗”(wéi),後在春秋時期,分化出“圍”,表示眾人被圍在一個四周封閉的空間內。戰國時期圖2,圍字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其內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