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九章,第一章系統介紹了中國圖書館移動服務發展的脈絡走向。第二章從理論維度上介紹了對圖書館移動服務開展比較有影響的基礎理論內容。第三章系統地分析了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內涵與運行機制。第四章針對400餘名圖書館移動服務信息用戶主體進行了信息資源及信息服務需求的調研及統計分析。第五章在用戶需求導向的基礎上進行了圖書館移動服務主體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維度、信息資源維度、信息服務維度“三駕馬車”。第六章進行了圖書館移動服務主體模式實驗操作。第七章在共享理念的支撐下,進行了圖書館移動服務共享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全媒體競合、商業運營及Living books移動知識共享發展模式。第八章對圖書館移動服務建設及共享案例進行了部分介紹。第九章為研究不足與展望部分。
作品目錄
| 第六章 主體移動服務模式效用實驗——以移動知識學習推送服務為例 |
| |
| |
| |
| |
| |
| |
| |
|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通過系統的理論闡釋和科學的實驗分析,得出了準確且具有創見性的結論。如在調查研究和實驗分析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三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融合視域下信息用戶需求的特點,認為圖書館在三網融合的全媒體背景下,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認為競爭無處不在,合作卻是永恆的。該書探討了全媒體競合等知識共享三種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共享模式。在理論上,藉助心理學理論,探究了移動服務的心理特徵;藉助教育學理論,完善實驗操作過程的知識內容體系;藉助傳播學理論,探索了圖書館移動服務的共享模式;藉助科學發展觀理論,證明了發展圖書館的移動服務功能,是符合圖書館科學發展規律的正確舉措,同時,這也進一步豐富了該書的研究視角和空間,進一步豐富了圖書館移動服務領域的相關理論,促進信息資源共享,縮小信息鴻溝。在實踐上,該書對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的研究,有利於獲得信息用戶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從而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信息用戶的滿意度。同時,該書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通過切實可行的舉措,促進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了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視野,促進了圖書館相關產業的完善,促進最佳化相關模式的融合,更好地服務於讀者。
內容特點
該書從巨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入手,從信息發展的大趨勢,信息用戶的主要需求出發,巨觀上進行了圖書館移動服務共享模式建構,尋找圖書館與相關組織的競爭與合作的契合點;中觀上積極探索信息用戶個性化體驗模式,探討圖書館與信息用戶之間的關係問題;微觀上從信息資源、技術、服務三個層面著眼,結合實驗和調研數據,建構起圖書館移動服務的主要模式。以上三個維度,涵蓋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內容,促進了圖書館移動服務理論體系的建構,為相關領域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在研究方法上,該書堅持問題導向,從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入手,採取豐富多樣的研究手段,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實驗、分析、總結,以建構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進一步最佳化和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一是文獻參考法。該書在理論闡述部分,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術論著、理論文章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研究,找出文獻中的創新點和關鍵點,進行反覆論證,為該書的後續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比較分析法。通過比較分析國外和國內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現狀和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進一步提高中國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水平。三是線上調查法。資訊時代,網路是較好的調查工具。該書依託新媒體平台,通過網際網路,親自訪問了包括多個高校的圖書館和全國多個有代表性的圖書館,不僅親自掌握了相關機構網際網路圖書館的用戶體驗,而且收集了大量情況和數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開展相關研究充實了資料,也為得出正確結論奠定了基礎。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8年,該書獲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菲,女,生於1982年,博士研究生,教授,
長春師範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重點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論文評審專家、教育部研究生論文評審專家、長春師範大學科協委員、長春市圖書館志願者協會發起人、吉林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全媒體信息服務、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