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

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

《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是徐沛創作的文化教育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6月。

該書在挖掘史料的基礎上,從圖像和文字兩個方面著力,將研究視角從文本(圖像)拓展到傳者(畫報編輯)和客群(畫報讀者),以此研究畫報如何實現“教化國民”的目標。該書指出,畫報通過“展示—觀看—教化”的機制,在提供各種圖像文本的同時,也試圖對讀者產生內在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
  • 作者:徐沛
  • 首版時間:2018年6月
  • 字數:315千字
  • 類別:文化教育類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由五章組成,主要針對近代畫報中的五種(即科學、教育、野人、體育和中日軍事衝突)類型的圖像文本展開研究。下篇概括編輯按語主要關注了四個方面:刊登的內容、刊登的方式、編輯部的主張以及畫報的自我意識與環境感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讀者來信為依據,分析了讀者與畫報的互動方式以及讀者對畫報的意見反饋。

作品目錄

上篇 清末民初畫報圖像的教化功能研究
下篇 清末民初畫報教化功能的質性研究——基於編輯按語和讀者來信的分析
第一章 清末民初畫報中科學圖像的演變
第二章 清末民初兒童畫報的圖像表征與現代想像
第三章 從野蠻人圖像看文明概念的演變
第四章 體育圖像中被展示的身體及其功能
第五章 清末民初畫報上的戰爭敘事與國家神話
第六章 清末民初畫報的辦刊宗旨
第七章 從編輯按語看畫報的內容選擇
第八章 畫報呈現內容的方式與策略
第九章 編輯按語中的意見表達
第十章 畫報編輯按語中體現的主體性
第十一章 從讀者來信看畫報與讀者的關係

創作背景

伴隨印刷技術的不斷改進,商業發行系統的逐漸成型,報紙和畫報等在清末成了比較流行的大眾媒介。當時攝影技術和現代繪畫所帶來的畫面真實感比語言文字更能直接揭示圖像所附加的內涵。很多畫報中既有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也有大量的西洋景觀,這使中國人在一種雙向傳遞中看到他者的同時,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這種以圖像為主,輔之以文字的媒介形式,直觀易懂,所以讀者無論是否具有識字能力,都對其喜聞樂見,因此畫報的讀者量巨大,特別在上海、江浙、直隸、南粵等相對發達且開風氣之先的地區迅速風行。這讓畫報的內容生產者掌握了一種能夠相對容易融入大眾文化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畫報補充了文字元號為主的紙質媒體難以承載的主旨。雖然這一時期的畫報數量並不及文字媒體,但仍然種類繁多,其所刊登的圖像更是數量巨大,紛繁複雜,因此畫報在一種流行中悄然實現了圖像啟蒙的文化作用,形成了白話文與圖像對觀念形態的雙重介入。進入21世紀,隨著視覺文化研究的興起,清末民國時期的畫報成為當代學界考察那一時期歷史的重要入口,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基於此,《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通過對清末民初畫報圖像的分析,該書指出,在石印畫報到攝影畫報的興替演進過程中,圖像表征方式經歷了從側重於配合文字敘述向相對獨立地展示的轉變,並在此基礎上將畫報圖像分為敘述性圖像與展示性圖像兩種。民國以後的畫報編輯往往將特定的內涵(例如指涉民族、國家的各種內容)納入其符號意指系統的路徑,將其神話化並通過圖像文本展示給讀者。而讀者閱讀畫報、觀看圖像的過程既是國家、民族這一“大寫的主體”對讀者這樣的“小寫的主體”進行召喚的過程,反過來說,也是個體對國家、民族作出回應的過程。“在國家或是絕對主體的召喚與規訓機制的監視之下,個體身上所發生的過程,其實便是一個‘我’的形成以及認同、內射而改變自己的過程。”這一變化的影響體現為讀者在圖像的感召下從傳統臣民向現代公民轉變。通過這種“展示—觀看—教化”的機制,畫報有可能在提供各種圖像文本的同時,對讀者產生內在的影響。
該書指出,民國時期畫報不時表達出自己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主體,敏銳感知外部環境變化並積極應對的辦刊理念。“環境”在這裡既是指畫報生存、發展、競爭的媒介環境,也是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一方面,畫報在近代城市的媒介環境中與其他報紙雜誌共生,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必然存在對各種資源的爭奪、共享。不同畫報在這一關係中努力展現自己的個性、品格與操守,從而在贏得對手尊敬的同時,贏得了讀者、市場的肯定;另一方面,畫報通過報導、刊登社會、自然等信息,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有機聯繫,在服務讀者的同時,與他們產生共鳴。在這些努力與嘗試下,多數畫報能夠被讀者所信任,從而形成在讀者中的強大影響力,為其教化功能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該書認為,讀者言論部分對畫報自身的臧否,事實上也是編輯部意見的表達。編輯通過刊登中立的讀者評論來針對時事發表觀點,通過刊登正面或者負面的評論,對畫報自身的操作方式或者特定內容進行評判。例如,用有趣味的方式提供各類知識、用名人傳記來引導、鼓勵讀者,這些方式就在讀者來信中得到了肯定;而對讀者就文藝類小說文本提出的不同意見,則直接通過回答讀者來信的環節給予直接回應與解釋。在給畫報的意見與建議中不乏批評、指正的聲音,編輯大方地刊登出來,無疑體現出一種自信,同時也顯示出畫報並不希望自己與讀者的關係只是相互阿諛奉承。對於畫報辦刊方針、編輯手法、取材標準等方面的種種問題、意見都體現出編讀雙方的“朋友”關係更是一種“諍友”的密切關係。畫報有選擇地刊登讀者來信,營造出一種交流的氛圍,通過不動聲色的間接方式讓一部分讀者幫助畫報發表觀點、影響其他讀者,從而扮演了協助畫報教化更為廣大的其他讀者的角色。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圖像與啟蒙:清末民國畫報教化功能研究》
2018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2474-8

作者簡介

徐沛,男,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哈佛燕京學者。曾先後訪問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美國猶他大學、英國牛津大學。主要從事視覺文化、傳媒與社會等領域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