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洞寺

圓洞寺

圓洞寺又名圓通寺,位於天水市西南30公里的秦州區華歧鄉宋家村,與三國古戰場木門道僅一山之隔。相傳曹魏大將張郃死後屍骸就葬於圓洞山北三里的鐵爐灣峰腳。寺院依山傍水,寺勢虎踞龍蟠,周圍群山環抱,溪流縈繞。仰觀煙雲氤氳,樹木蓊鬱;俯察地脈靈秀,溪水蜿蜒;寺內殿閣棋步,氣象莊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洞寺
  • 別稱:又名圓通寺
  • 地址秦州區華歧鄉宋家村
  • 名字由來:始建於唐貞觀年間
名字由來,寺廟布局,

名字由來

據資料記載,圓洞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這裡有一個傳說,相傳一日狂風突起,山崩地裂,山上顯出一洞,深約十丈,闊二丈,內有石佛一尊。當地民眾以為靈異,便建寺禮佛。後石佛不知去向,洞內又供奉銅像三尊,現洞坍塌,並銅像無存,但寺名仍叫圓洞寺。

寺廟布局

寺院分前、中、後三院一庵,上殿是三菩薩,兩廂八大金剛;中院四大天王,護法韋陀;後院為菩薩殿,殿前有燋爐。庵為獨立院落,建大雄寶殿。元大德六年,重建五門三宮。鼎盛時期,圓洞寺九門五牌坊,占地三十餘畝,僧侶數十人。清末,西廂房設立學堂。歷經千年滄桑,至建國之初,圓洞寺僅存菩薩殿、財神殿、龍王殿、土地殿、卷棚、戲樓及東西廂房。寺周古柏參天,寺外西北角有古槐一株,乾粗四人合圍,樹冠蔭地半畝。每逢春夏,綠葉若雲,四季鴟梟憩棲,練雀成群,見證了古寺滄桑。惜在“文革”中,毀廟建校,拆除部分廟宇,古柏古槐也遭砍伐。後來,地方賢達主持募捐修復事宜,逐年修建殿宇,多方搜求名人聯匾,初步恢復了寺院大觀,重建了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頂5開間仿古建築,並迎請玉佛5尊,每尊高達1.87米,重2噸。今圓洞寺已復為周圍19莊廟會之所,每年農曆四月過會,人山人海。也有千里之外慕名而來者。近年的修復建設,為圓洞寺文化旅遊開發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