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囊薹草

圓囊薹草

圓囊薹草(Carex orbicularis Boott)是莎草科、薹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根狀莖。短,匍匐。稈叢生,高可達25厘米,纖細,三棱形,粗糙,葉短於稈,葉片平張,邊緣粗糙。苞片基部的剛毛狀,短於花序,無鞘,上部的鱗片狀。小穗頂生,圓柱形,側生小穗雌性,卵形或長圓形,花密生;最下部的具短柄,雌花鱗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稍鈍,果囊稍長於鱗片而,近圓形或倒卵狀圓形,平凸狀,下部淡褐色,上部暗紫色,密生瘤狀小突起,小堅果卵形,花柱基部不膨大,7-8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新疆、西藏,西亞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800-4600米的河漫灘或湖邊鹽生草甸,沼澤草甸。

圓囊薹草顏色嫩綠,建草坪可長期利用,綠色期200-210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囊薹草
  • 拉丁學名:Carex orbicularis Boott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禾本目
  • 莎草科
  • 薹草屬
  • :圓囊薹草
  • 命名者及年代:Boott,1845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根狀莖。根狀莖短,具匍匐莖。稈叢生,高10-25厘米,纖細,三棱形,粗糙,基部具栗色的老葉鞘。葉短於稈,寬1.5-3毫米,平張,邊緣粗糙。
苞片基部的剛毛狀,短於花序,無鞘,上部的鱗片狀。小穗2-3(4)個,頂生1個雄性,圓柱形,長1.2-2厘米,柄長3-9毫米;側生小穗雌性,卵形或長圓形,長0.5-1.5厘米,花密生;最下部的具短柄,柄長2-3毫米,上部的無柄。雌花鱗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稍鈍,長1.8-2.5毫米,寬1-1.2毫米,暗紫紅色或紅棕色,具白色膜質邊緣,中脈色淡。果囊稍長於鱗片而較鱗片寬2-3倍,近圓形或倒卵狀圓形,平凸狀,長2-2.7毫米,寬2.3-2.5毫米,下部淡褐色,上部暗紫色,密生瘤狀小突起,脈不明顯,頂端具極短的喙,喙口微凹,疏生小刺。小堅果卵形,長約2毫米;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新疆、西藏,西亞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俄羅斯、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800-4600米的河漫灘或湖邊鹽生草甸,沼澤草甸。對土肥要求不嚴,適應性強,特別適應中國西北地區乾旱,土壤脊薄的特點。

生長習性

圓囊薹草具有以下生長習性:
  1. 耐寒性,圓囊薹草的在最低溫度-24℃時,未發現凍害
  2. 耐熱性,當地表溫度達43℃時,圓囊薹草仍能表現出良好的耐熱性。
  3. 耐旱性,圓囊薹草還具有極好的耐旱性,在60天內不澆水,仍不不影響圓囊薹草的生長。
  4. 恢復性,圓囊薹草適宜在全光或半光下生長,具有適度抵抗踐踏且受傷後能快速的特點,15天連續碾壓無受害症狀,比如在每天有數10人鍛鍊連續踩踏2小時,草坪恢復性仍然良好,不會出現斑禿枯死等症狀。

繁殖方法

圓囊薹草的種子自繁能力很強,室內發芽率平均為94.5%。由於種子特別細小,繁殖可採用兩種方式:其一,育苗法。為節省種子,獲得壯苗,在溫室或塑膠棚育苗,到苗高10厘米時移栽,每簇5-6棵,栽時澆透水,有5-6天就能恢復生長。其二,直播法。每1平方米播8-10克。最好選沙質壤土,pH值不超過8,全鹽量不超過2克/千克為宜。當年採收的種子到8月中下旬播種為好,出苗整齊,發芽率高。

栽培技術

圓囊薹草返青早,對土壤水肥要求不嚴,管理簡單,建坪的頭3年雜草較多,要經常除草,修剪留茬高度可稍高,一般為6-8厘米,每年修剪5-10次,3年後,草坪生長良好,自我更新繁殖能力強,一次建坪可多年利用。建坪前期生長緩慢,雜草易侵襲,但栽培時間越久,競爭力越強,分栽3年後,雜草只占到3-5%,草質軟,自然高度達25-30厘米,並且這時表現出密度大。

主要價值

圓囊薹草顏色嫩綠,根系深,一次建坪可長期利用,分栽後雖然有雜草,但不影響其觀賞價值。由於圓囊薹草養護管理簡單,取材容易,繁殖簡單,可大量節約建坪和養護費用。綠色期200-210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