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圍涎樹
- 拉丁學名: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
- 別稱:猴耳環
- 二名法:圍涎樹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薔薇目 Rosales
- 亞目:豆亞目 Leguminosineae
- 科:豆科 Leguminosae
- 亞科:含羞草亞科 Mimosoideae
- 族:印加樹族 Ingeae
- 屬:猴耳環屬 Pithecellobium
- 分布區域: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無刺,有明顯的稜角,密被黃褐色絨毛。托葉早落;二回羽狀複葉;羽片3-8對,通常4-5對;總葉柄具四棱,密被黃褐色柔毛,葉軸上及葉柄近基部處有腺體,最下部的羽片有小葉3-6對,最頂部的羽片有小葉10-12對,有時可達16對;小葉革質,斜菱形,長1-7厘米,寬0.7-3厘米,頂部的最大,往下漸小,上面光亮,兩面稍被褐色短柔毛,基部極不等側,近無柄。花具短梗,數朵聚成小頭狀花序,再排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花萼鐘狀,長約2毫米,5齒裂,與花冠同密被褐色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長4-5毫米,中部以下合生,裂片披針形;雄蕊長約為花冠的2倍,下部合生;子房具短柄,有毛。莢果旋卷,寬1-1.5厘米,邊緣在種子間溢縮;種子4-10顆,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約1厘米,黑色,種皮皺縮。花期2-6月;果期4-8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熱帶亞洲廣布。
主要價值
樹皮含單寧,可提制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