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博物館是由文化館文物組發展起來的,1978年成立文物管理所,1981年7月成立博物館,現為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國家事業單位,隸屬於縣文體局。
博物館館建築面積1047平方米,使用面積890平方米,其中展室面積是425平方米。 博物館自成立以來,通過徵集、接受捐獻等形式,收藏了新石器至清代眾多文物。
藏品中較為典型的文物有:
戰國時期的兵器三穿戈,
秦代的衡器鐵權,遼、金、元時期的
瓷器等等。
為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陣地作用,不斷提高社會效益,並為兩個
文明建設服務,先後修改和完善了七個文物陳列,舉辦了五個專題展覽。如《圍場歷史文物陳列》、《文物普查成果展覽》、《圍場民族民俗文物陳列》等等,並常年向社會開放,組織學生、職工參觀文物陳列,接待人數達上萬人次。廣泛地向社會宣傳了圍場的歷史及文化,大大提高了圍場縣的知名度。
館內共有職工七人,其中業務人員四人,保衛人員三人。其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三人,大專生三人。
自建館以來,通過認真學習,鑽研業務,不斷努力,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多名同志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省級刊物發表文章。
圍場縣博物館已成為本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和進行
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觀注和重視。
館址位置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位於圍場鎮二道街中心旱河大橋南。郵編:068450
管轄隸屬
圍場縣博物館於1981年6月在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建立。1989年圍場縣改為少數民族自治縣後,
博物館隨著縣名的更改易名為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也稱木蘭圍場博物館。隸屬於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文化局。
館舍介紹
博物館在1984年修建的框架式文化樓內。全樓三層由四個單位使用即
文化局、
文化館、
圖書館、
博物館。歸博物館使用的有一樓門廳,二樓的五間辦公室與資料室,三樓的陳列室及庫房。占地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平方米,使用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室面積412平方米,庫房20平方米。
館藏文物
博物館現藏文物2580件,一級文物6件,二級14件,三級230件。其中
紅山文化的斜刃石斧,商代山戎族的獸首銅彎刀,
戰國的鐫有銘文的
銅戈,秦代的
鐵權,遼代的
雞冠壺,金代的銅犁,元代的青龍花盤,遼代銅佛造像,清代皇帝狩獵用的車、轎、弓箭、
鞍韉、奉告,開圍的
地照、瓷器、家譜等都是館藏的精品。
參觀信息
博物館每年6月1日至11月15日對外開放。
每周二、四、六開館。每天上午10:00 - 16:00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