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倉

圍倉

二月二的圍倉,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各地的叫法各異,圍倉也叫打囤、打灰囤、畫倉、填倉、打露囤等。

據不完全統計,河南豫東(如商丘、周口、開封等)一帶、山東菏澤一帶等比較盛行在二月二用草木灰圍倉這一習俗。豫東稱作圍倉,山東稱作打囤或填倉。

山東冠縣和河北交接地帶(如館陶),正月二十五,稱為“圍囤”,主囤有神靈,祈求豐年。

民間有一俗語:“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盼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圍的糧倉多,表示將來自己囤里的糧食也多。這也是與二月二血脈相連的傳統習俗。

豫東一帶圍倉一般都選擇在二月初一的傍晚開始用草木灰圍倉。其他地方還有選擇二月初二的一大早起來圍倉的,還有的在“囤”中心還可以放上硬幣,用紅磚蓋住,視為錢囤 。

倘若家裡的雞鴨禽類跑出來,啄食囤里的糧食或錢幣,就寓意著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吃飽、穿暖、有錢花的好兆頭。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徵,一般講,二月初二是驚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龍抬頭”,也是農家春耕的開始,二月初二這天最能顯示人的勤快。

好的民俗是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客觀上能起到安定心靈、最佳化心態、增添情趣、促成凝聚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圍倉
  • 簡意:圍囤、
  • 象徵: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好收成!
  • 性質:部分地區傳統習俗、民間習俗
  • 別名:打囤、填倉、圍囤、草木灰
圍倉由來,講究禁忌,操作過程,演變發展,

圍倉由來

二月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爭著圍倉。圍倉主要在院內、大門口、場院內進行。勤勞的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掏灰專用的小鐵鏟子,鏟一些草木灰,人走手搖,移步易景,隨著步伐的移動草木灰就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這些圓寓為為囤或倉,圍好倉後,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據說是象徵著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有的還要畫上囤梯,意思是糧食豐收了,很多,一般的囤盛不下了,必須加高,用梯子才能上的去。有的人還把畫好的“倉”裝飾一番,如用五穀雜糧給“倉”加個花邊,用糧食顆粒擺成“豐”、“福”、“魚”等吉祥圖案,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天長日久,圍倉囤的習俗激發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作靈感,不但可以用糧食組成各種美好寓意的吉祥字,而且用糧食組成的花邊圖案也越來越豐富好看。這種風俗近幾年已漸漸稀少,只有一些有老年人的農村家庭還在延續著。
圍倉

講究禁忌

二月二除了圍倉外,這天家裡要停止一切家務:停止針線活,恐怕“傷了龍目”;還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等等。其中對於屬龍或蛇的人來說這個日子是要特別在意,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家裡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來,說是不要影響了“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如果不掀起來,屬龍或蛇的人這一年就抬不起頭來,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圍倉

操作過程

二月二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圍糧倉。一般人家的糧倉其實就是盛糧食的囤。為了增加囤的容量,在囤的上面加上一圈又一圈的席箔圍起來。據此,象徵性的在院子利用草木灰圍成一圈又一圈的,大小不等的同心園。在最外層的園上,畫出攀登的梯子。在最小的園圈中心,挖一個小坑,放上五穀雜糧。用土埋起來,大功告成。此舉是希望,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盼望當年有個好收成。
圍倉

演變發展

另外,很多民間藝人在長期的“圍倉”習俗活動中,不斷發明創造,逐漸把“糧畫”藝術從圍倉中分離開來,充分利用糧食顆粒的形狀、大小和顏色,把一粒粒糧食在木板、瓷器、紙片等上面拼粘成各種書法字型、吉祥圖案等,表達勞動人民對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