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書系:讀史閱世》收錄了國學大師張元濟所寫的筆記、札記以及詩詞贈答,時間跨越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現象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彰顯了作者淵博的知識與豐富的經歷,體現了一個具有儒家文化人格的翰林,在時代變革時期所具有的非凡氣度和開闊胸襟。閱讀《國風書系:讀史閱世》,我們的視野會更開闊,人格會更完善,思想會更成熟,閱世也會變得更加有經驗。《國風書系:讀史閱世》收錄的是國學大師張元濟所寫的一些精美詩文。全書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時代感較強,特別適合中學生以及文學愛好者的口味。閱讀《國風書系:讀史閱世》,無論做人還是做事,讀者定會受益良多。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風書系:讀史閱世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271頁
- 開本:16
- 品牌:新世界
- 作者:張元濟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433533, 978751043353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風書系:讀史閱世》編輯推薦:他嗜書、藏書、編書、出書,他立德、立志、立功、立言,他是近代一大通儒,中國出版巨擘。他,就是國學大師張元濟。冰心稱他是“傳播知識的大師”。茅盾先生說:“將來的歷史將紀錄菊生先生這些對於祖國文化的貢獻。”張舜徽先生說:“雖其一生無他專著行世,然觀其所為群書題跋,固可考見其學問博贍,識見高遠,固近世一大通儒也。”
作者張元濟,翰林出身,學貫中西,中國出版第一人。全書內容豐富,寓意深遠,整體折射出一種儒家文化人格。談綁票,談教育,論政治,提出治家格言,字字珠璣。
作者張元濟,翰林出身,學貫中西,中國出版第一人。全書內容豐富,寓意深遠,整體折射出一種儒家文化人格。談綁票,談教育,論政治,提出治家格言,字字珠璣。
作者簡介
張元濟,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中國近現代思想家、出版家、國學大師。清末進士,曾任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1897年與人創辦通藝學堂,教授英文與數學。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後被革職。1899年在李鴻章的推薦下入南洋公學,任譯書院院長。1902年,加入了商務印書館。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商務印書館監理、董事長,主持出版了各種教科書、中外工具書、古籍影印叢書等,其中《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續古逸叢書》影響最大。著有《涉園序跋集錄》《張元濟書札》《張元濟日記》《張元濟傅增湘論書尺牘》等。
圖書目錄
代 序 從張元濟談讀書治學
上編 閱世隨筆
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日月星辰系焉
祭四弟文
為設立通藝學堂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文
上光緒奏摺
上光緒奏摺
答友人問學堂事書
敬告滬學會諸君
請勿將變通獎勵學生章程與變通獎勵混而為一
代外務部擬辦理儲才館事宜奏摺
議改良留學日本辦法
關於學費標準致學部堂官書
關於教會學校章程致學部堂官書
就學堂章程草案致學部堂官書
為寺廟辦學致學部堂官書
議管理留學歐美學生辦法致學部堂官書
議制定獎勵辦學章程致學部堂官書
條陳外交學堂事宜說帖
在紐約中國留學生會館演說
中國出洋賽會預備辦法議
環遊談薈
上慶親王手摺
擬制新式排字機議
東方圖書館概況·緣起
甲申合郡同集鴛湖修鍥記
在海鹽兩日之所見所聞
擬請修復胡墓並撥還墓田以資修葺公呈
謁胡孝轅先生墓記
談綁票有感
農村破產中之畜牧問題
我國現在和將來教育的職責
中華民族的人格
公祭熊秉三先生文
敬題謝太傅遺像
高翰卿先生八十壽序
潘君博山墓志銘
題顏雪廬先生大考第一卷後
歸耕圖
新治家格言——仿朱柏廬體兼補其所未備
論孔子在今日的地位
戊戌政變的回憶
請修飾曲阜孔廟孔林議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中編 讀史札記
送簡庵入滇序
《埃及近世史》序
《法學協會雜誌》序
吳綬卿先生遺詩序
刊印槜李文系徵集遺文啟
《四部叢刊》刊成記
重印《四部叢刊》刊成記
記《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潤始末
續修滕縣誌序
在德國捐贈東方圖書館書籍贈受典禮上的講話
就影印四庫珍本答記者問
在法國捐贈東方圖書館書籍贈受典禮上的講話
浙江圖書館善本書目甲編序
今獻匯言題辭
《夷白齋集》跋
《德詩漢譯》序
題張豫泉同年六十年前鄉榜題名錄
《美國不動產抵押放款之研究》序
《馬相伯先生年譜》序
題潘博山藏繆小山輯友人手札
《鄂軺載筆》序
為孫寶田題《璇閨課子圖》
呈為設立私立合眾圖書館申請立案事
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開幕式上致詞
題《朱屺瞻畫逸我文藝社草堂講學圖卷》
《郋亭廉泉錄》跋
下編 詩詞唱和
賦得與君約略說杭州得州字五言八韻
冒雨由華頂至上方廣寺,答沅叔見懷即步原韻
丙寅春,敬題毓珊姻伯大人遺像
依韻答和適之先生
長崎雨中登山買松不就
和鹽谷節山步原韻
贈靜嘉堂藤田昆一君
贈靜嘉堂飯田君
贈內野皎亭
戊辰初冬,過內藤湖南山齋,晤談甚歡,謹志
別府間歇泉
題《孤山補梅圖》
陳澄中得宋刻荀子繪《荀齋圖》屬題
贈山崎正董君
贈傅沅叔
鹹陽道中口占
仲鹹先生開九華誕兼值重遊泮水,撰句奉賀
陳慎侯先生重遊泮水,詩以頌之
民國廿六年九月挽粹和侄孫
挽陳伯岩
和郭沫若《歸國書懷》步原韻
任之自長沙以七律二首見寄,依韻奉答
挽陶蘭泉
題劉澄如七十小像
題《沈子培海日樓圖》
挽汪仲谷
和黃肯堂甲申同入學嘉善人八十自壽詩
王君九七十生日
陳廉齋屬題黃花崗圖
葉揆初七十生日
題顧昉《山村消夏圖》
題海鹽海樂《三江邨消夏圖》
題和卿先生遺像,用沈淇泉同年韻
題蕭俊賢畫
讀《金君幼昌傳》
題《郭河陰谿山行旅圖》為伊近岑峻齋子
題香池弟婦鈕意丹女士畫
讀黃節母苦命行題
又七絕四首
查金鈔
交易所
奇女吟
哀舞女
為商藻亭題《寒燈聽雨圖》
挽葉揆初
挽仲良叔祖
跋《朱屺瞻臨王孟端松竹卷》
自病院還家,贈姚彭二護士
庚寅歲暮告存
哀女奴
久病漸起聆醫言有感
西藏解放歌
床前月寄陳叔通
挽顏惠慶
別天順吾友
一九五一年除夕失眠口占(用新名詞)
別全國人民
別沈衡山
別自身
別眾友
別商務印書館同人
別顧起潛
別唐蔚芝
別李拔可
留別絕句
唁陳叔通喪偶
喜見舊栽白杜鵑
挽李拔可
追述戊戌政變雜詠
和陳叔通出國紀事俚言七絕二十三首
癸巳歲暮再告存
挽唐蔚芝同年
題贈君九令妹
告別親友詩
上編 閱世隨筆
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日月星辰系焉
祭四弟文
為設立通藝學堂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文
上光緒奏摺
上光緒奏摺
答友人問學堂事書
敬告滬學會諸君
請勿將變通獎勵學生章程與變通獎勵混而為一
代外務部擬辦理儲才館事宜奏摺
議改良留學日本辦法
關於學費標準致學部堂官書
關於教會學校章程致學部堂官書
就學堂章程草案致學部堂官書
為寺廟辦學致學部堂官書
議管理留學歐美學生辦法致學部堂官書
議制定獎勵辦學章程致學部堂官書
條陳外交學堂事宜說帖
在紐約中國留學生會館演說
中國出洋賽會預備辦法議
環遊談薈
上慶親王手摺
擬制新式排字機議
東方圖書館概況·緣起
甲申合郡同集鴛湖修鍥記
在海鹽兩日之所見所聞
擬請修復胡墓並撥還墓田以資修葺公呈
謁胡孝轅先生墓記
談綁票有感
農村破產中之畜牧問題
我國現在和將來教育的職責
中華民族的人格
公祭熊秉三先生文
敬題謝太傅遺像
高翰卿先生八十壽序
潘君博山墓志銘
題顏雪廬先生大考第一卷後
歸耕圖
新治家格言——仿朱柏廬體兼補其所未備
論孔子在今日的地位
戊戌政變的回憶
請修飾曲阜孔廟孔林議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中編 讀史札記
送簡庵入滇序
《埃及近世史》序
《法學協會雜誌》序
吳綬卿先生遺詩序
刊印槜李文系徵集遺文啟
《四部叢刊》刊成記
重印《四部叢刊》刊成記
記《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潤始末
續修滕縣誌序
在德國捐贈東方圖書館書籍贈受典禮上的講話
就影印四庫珍本答記者問
在法國捐贈東方圖書館書籍贈受典禮上的講話
浙江圖書館善本書目甲編序
今獻匯言題辭
《夷白齋集》跋
《德詩漢譯》序
題張豫泉同年六十年前鄉榜題名錄
《美國不動產抵押放款之研究》序
《馬相伯先生年譜》序
題潘博山藏繆小山輯友人手札
《鄂軺載筆》序
為孫寶田題《璇閨課子圖》
呈為設立私立合眾圖書館申請立案事
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開幕式上致詞
題《朱屺瞻畫逸我文藝社草堂講學圖卷》
《郋亭廉泉錄》跋
下編 詩詞唱和
賦得與君約略說杭州得州字五言八韻
冒雨由華頂至上方廣寺,答沅叔見懷即步原韻
丙寅春,敬題毓珊姻伯大人遺像
依韻答和適之先生
長崎雨中登山買松不就
和鹽谷節山步原韻
贈靜嘉堂藤田昆一君
贈靜嘉堂飯田君
贈內野皎亭
戊辰初冬,過內藤湖南山齋,晤談甚歡,謹志
別府間歇泉
題《孤山補梅圖》
陳澄中得宋刻荀子繪《荀齋圖》屬題
贈山崎正董君
贈傅沅叔
鹹陽道中口占
仲鹹先生開九華誕兼值重遊泮水,撰句奉賀
陳慎侯先生重遊泮水,詩以頌之
民國廿六年九月挽粹和侄孫
挽陳伯岩
和郭沫若《歸國書懷》步原韻
任之自長沙以七律二首見寄,依韻奉答
挽陶蘭泉
題劉澄如七十小像
題《沈子培海日樓圖》
挽汪仲谷
和黃肯堂甲申同入學嘉善人八十自壽詩
王君九七十生日
陳廉齋屬題黃花崗圖
葉揆初七十生日
題顧昉《山村消夏圖》
題海鹽海樂《三江邨消夏圖》
題和卿先生遺像,用沈淇泉同年韻
題蕭俊賢畫
讀《金君幼昌傳》
題《郭河陰谿山行旅圖》為伊近岑峻齋子
題香池弟婦鈕意丹女士畫
讀黃節母苦命行題
又七絕四首
查金鈔
交易所
奇女吟
哀舞女
為商藻亭題《寒燈聽雨圖》
挽葉揆初
挽仲良叔祖
跋《朱屺瞻臨王孟端松竹卷》
自病院還家,贈姚彭二護士
庚寅歲暮告存
哀女奴
久病漸起聆醫言有感
西藏解放歌
床前月寄陳叔通
挽顏惠慶
別天順吾友
一九五一年除夕失眠口占(用新名詞)
別全國人民
別沈衡山
別自身
別眾友
別商務印書館同人
別顧起潛
別唐蔚芝
別李拔可
留別絕句
唁陳叔通喪偶
喜見舊栽白杜鵑
挽李拔可
追述戊戌政變雜詠
和陳叔通出國紀事俚言七絕二十三首
癸巳歲暮再告存
挽唐蔚芝同年
題贈君九令妹
告別親友詩
文摘
前日蒙垂詢,英人設立協和醫院來部立案,作何辦理?當陳管見:課程不必干預,但將來考驗須按本部所定章程;並推論各國教會所立學堂亦應一律看待,將學生收回己用……匆匆未盡所懷。明知今日遽為此言,亦猶四十年前之議築鐵路,必忤清議。然欲為國家維繫人心,消弭教禍,實不能不從此入手,敢貢芻蕘。伏祈鑑察!
查協和醫院一案。本年正月初十日,本部已咨復外務部轉復英使:飭該醫士將堂開辦年月、教科課程、學生人數呈報;本部派員考查,果與定章相符,準予立案。將來畢業時,與官立學堂一律辦理云云。彼既承上文而言,自無可以拒絕之理。但此時章程未定,措詞稍有不當,以後甚難處理。先復以本部初立,正在核議一切章程,俟定議施行再行核辦。然此非延宕之意,則章程不可不速定也。外人所立學堂之學生,與官立學堂一律獎勵。所可慮者,於我國本有之學術一無所知,一也。自幼與外國人相習,將來為國家辦事,界限恐難分明,二也。然按照本部所定課程考驗,則第一端之弊無虞。惟今日百廢俱興,需才孔亟。其考驗雖不及格,而片長薄技足以效用者,亦宜予以文憑,俾無湮沒。至第二端,挽救之道,惟有引為己用,不稍異視,庶可默為轉移。若拒絕之,正所以堅其去志耳。且默察近日大勢,我國人於愛國合群之道,亦稍稍有所覺悟。苟善為用之,未必竟如上文所言也。以上二弊,其發見之處即在於獎勵實官,而外人之設立學堂者,亦最注重此事。不惟外人所設學堂然也,即我國人自立學堂,其分省界、爭學額,呶呶不已者,亦無不集矢於此。故奏定章程中,各學堂獎勵章程不可不改。尚有一事,則外人所設學堂之學生,必有歸依彼教者,一律獎勵,不無窒礙。此事於吾國前途關係極大,然事至今日,不能不通盤籌算。元濟僑居滬瀆,已歷八年。默觀外人議論教會情形,與夫各處教案之所由起,竊思尚有可以挽回之策。然其論未免驚人,所謂猶四十年前之議築鐵路是也。他不具論,論其關於學堂。而為本部權力之所可行者,推原今日教案之所由起,莫不由於容納莠民。教士豈樂於比匪?上流社會不與相接(昔在總署見袁爽秋太常條陳有潤飾邪教經典一款,深佩其所見之廣,奉旨交議。後來不知如何議復也,只得來者不拒,亦慰情聊勝於無耳);上流社會何以不與相接?則以為輿論所不許;輿論何以不許?則以朝廷之視彼教終未融浹故。然欲民教相安,必有上流社會身入其中,為之主持,而後莠民無所施其伎倆。而能操此轉移之權者,則在我學部。轉移之道若何?則取耶教學生考驗合格者,照將來改定章程一律獎勵是也。請言其所以必須獎勵之故。
一、山西高等學堂現為教會中人管理,其卒業學生獎給舉人、優拔貢者已兩次矣(昨見山西巡撫咨文,請於本系舉人者,獎給實官。此層亟宜併入,改定獎勵章程辦理)。其他教會學堂援例以請,恐難拒絕。則何如先為之地,免求而後許?而轉立於被動地位也。
二、今各省學堂聘教會學生為教習者,不知凡幾,即京師學堂亦有之。其他如稅關,如郵政,如鐵路,如電報,無一不有教會中人執役其間。此皆國家之所任用者也,亦既不能不任用矣,則又何惜此獎勵乎?且於其學堂畢業之時,不得受考驗蒙獎勵。及後來任用之時,設令追念前日,必有疑國家之歧視者。此念一萌,無數之障窒生矣。
三、現在留學美國學生有畢業大學堂(如耶爾、如康奈爾),而得博士學士學位者,以元濟所知,頗有彼教中人。設不獎勵,何以勸將來?設不擢用,何以行新政?引此拒彼,於事亦未為平也。
以是之故,而耶教學生之不宜歧視明矣。然元濟更有請者,方今各國教育幾無不與宗教相雜,實積千百年之閱曆始能及此。本部奏請明定教育宗一折,春秋釋奠及孔子誕日必在學堂致祭,實已糅合宗教教育為一,與上文所言教育公理及近日全球公許所謂信仰自由者未免不合。此章程實含有凡不拜孔子者,即不得入學堂。彼奉耶教者雖為中國人,我國家亦不教育之意。將來教會中人持此相詰,恐將無詞以對。倘彼或競發明此義,建學招生,豈非更張其勢力乎?且各學堂華教員之奉耶教者,必不遵辦(昔在南洋公學屢見此事。前山東學堂學習赫士,因此大起爭端),其將辭去之乎?則教習多虛,而且招外人之誚謗,其將默許之乎?掩耳盜鈴,何貴有此章程,其將明認之乎?則教員以身作則之道又將何在?惟事已具奏,無可挽回。必不得已,則於學堂章程中補列一條:許學生之奉耶教者免其行禮。有此一法,亦未始不可補救。元濟今為此言,亦知必為世人詬病。然真理所在,不敢不言,或不責其狂戇也。P35-37
查協和醫院一案。本年正月初十日,本部已咨復外務部轉復英使:飭該醫士將堂開辦年月、教科課程、學生人數呈報;本部派員考查,果與定章相符,準予立案。將來畢業時,與官立學堂一律辦理云云。彼既承上文而言,自無可以拒絕之理。但此時章程未定,措詞稍有不當,以後甚難處理。先復以本部初立,正在核議一切章程,俟定議施行再行核辦。然此非延宕之意,則章程不可不速定也。外人所立學堂之學生,與官立學堂一律獎勵。所可慮者,於我國本有之學術一無所知,一也。自幼與外國人相習,將來為國家辦事,界限恐難分明,二也。然按照本部所定課程考驗,則第一端之弊無虞。惟今日百廢俱興,需才孔亟。其考驗雖不及格,而片長薄技足以效用者,亦宜予以文憑,俾無湮沒。至第二端,挽救之道,惟有引為己用,不稍異視,庶可默為轉移。若拒絕之,正所以堅其去志耳。且默察近日大勢,我國人於愛國合群之道,亦稍稍有所覺悟。苟善為用之,未必竟如上文所言也。以上二弊,其發見之處即在於獎勵實官,而外人之設立學堂者,亦最注重此事。不惟外人所設學堂然也,即我國人自立學堂,其分省界、爭學額,呶呶不已者,亦無不集矢於此。故奏定章程中,各學堂獎勵章程不可不改。尚有一事,則外人所設學堂之學生,必有歸依彼教者,一律獎勵,不無窒礙。此事於吾國前途關係極大,然事至今日,不能不通盤籌算。元濟僑居滬瀆,已歷八年。默觀外人議論教會情形,與夫各處教案之所由起,竊思尚有可以挽回之策。然其論未免驚人,所謂猶四十年前之議築鐵路是也。他不具論,論其關於學堂。而為本部權力之所可行者,推原今日教案之所由起,莫不由於容納莠民。教士豈樂於比匪?上流社會不與相接(昔在總署見袁爽秋太常條陳有潤飾邪教經典一款,深佩其所見之廣,奉旨交議。後來不知如何議復也,只得來者不拒,亦慰情聊勝於無耳);上流社會何以不與相接?則以為輿論所不許;輿論何以不許?則以朝廷之視彼教終未融浹故。然欲民教相安,必有上流社會身入其中,為之主持,而後莠民無所施其伎倆。而能操此轉移之權者,則在我學部。轉移之道若何?則取耶教學生考驗合格者,照將來改定章程一律獎勵是也。請言其所以必須獎勵之故。
一、山西高等學堂現為教會中人管理,其卒業學生獎給舉人、優拔貢者已兩次矣(昨見山西巡撫咨文,請於本系舉人者,獎給實官。此層亟宜併入,改定獎勵章程辦理)。其他教會學堂援例以請,恐難拒絕。則何如先為之地,免求而後許?而轉立於被動地位也。
二、今各省學堂聘教會學生為教習者,不知凡幾,即京師學堂亦有之。其他如稅關,如郵政,如鐵路,如電報,無一不有教會中人執役其間。此皆國家之所任用者也,亦既不能不任用矣,則又何惜此獎勵乎?且於其學堂畢業之時,不得受考驗蒙獎勵。及後來任用之時,設令追念前日,必有疑國家之歧視者。此念一萌,無數之障窒生矣。
三、現在留學美國學生有畢業大學堂(如耶爾、如康奈爾),而得博士學士學位者,以元濟所知,頗有彼教中人。設不獎勵,何以勸將來?設不擢用,何以行新政?引此拒彼,於事亦未為平也。
以是之故,而耶教學生之不宜歧視明矣。然元濟更有請者,方今各國教育幾無不與宗教相雜,實積千百年之閱曆始能及此。本部奏請明定教育宗一折,春秋釋奠及孔子誕日必在學堂致祭,實已糅合宗教教育為一,與上文所言教育公理及近日全球公許所謂信仰自由者未免不合。此章程實含有凡不拜孔子者,即不得入學堂。彼奉耶教者雖為中國人,我國家亦不教育之意。將來教會中人持此相詰,恐將無詞以對。倘彼或競發明此義,建學招生,豈非更張其勢力乎?且各學堂華教員之奉耶教者,必不遵辦(昔在南洋公學屢見此事。前山東學堂學習赫士,因此大起爭端),其將辭去之乎?則教習多虛,而且招外人之誚謗,其將默許之乎?掩耳盜鈴,何貴有此章程,其將明認之乎?則教員以身作則之道又將何在?惟事已具奏,無可挽回。必不得已,則於學堂章程中補列一條:許學生之奉耶教者免其行禮。有此一法,亦未始不可補救。元濟今為此言,亦知必為世人詬病。然真理所在,不敢不言,或不責其狂戇也。P35-37
序言
代 序 從張元濟談讀書治學
季羨林
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天下”而又“第一”,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
為什麼讀書是一件“好事”呢?
也許有人認為,這問題提得幼稚而又突兀。這就等於問“為什麼人要吃飯”一樣,因為沒有人反對吃飯,也沒有人說讀書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卻認為,凡事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事出都有因,不應當馬馬虎虎,等閒視之。現在就談一談我個人的認識,談一談讀書為什麼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們常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我現在還要從盤古開天地以前談起,從人類脫離了獸界進入人界開始談。人成了人以後,就開始積累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如滾雪球,越滾越大,也就是越積越多。禽獸似乎沒有發現有這種本領,一萬年以前是這樣蠢,到了今天仍然是這樣蠢,沒有增加什麼智慧。人則不然,不但能隨時增加智慧,而且根據我的觀察,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有如物體從高空下墜一般。到了今天,達到了知識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驚。有的人竟憂心忡忡,不知這種技術發展“伊於胡底”(語出《詩經·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於胡底。”)。信耶穌教的人擔心將來一旦“克隆”出來了人,他們的上帝將向何處躲藏。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把腦海里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麼呢?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中國歷代都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讀書的知識分子,古代通稱之為“秀才”,常常成為取笑的對象,比如說什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無能。這話不無道理。在古代——請注意,我說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經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幾乎都是不識字的痞子流氓,中國歷史上兩個馬上皇帝,開國“英主”,劉邦和朱元璋,都屬此類。詩人只有慨嘆“可惜劉項不讀書”。“秀才”最多也只有成為這一批地痞流氓的“幫忙”或者“幫閒”,幫不上的,就只好慨嘆“儒冠多誤身”了。
但是,話還要再說回來,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身“說法”者的“高祖”、“太祖”之類,除了鎮壓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後代留下了什麼陵之類,供今天搞旅遊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竟無貢獻可言。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季羨林
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天下”而又“第一”,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
為什麼讀書是一件“好事”呢?
也許有人認為,這問題提得幼稚而又突兀。這就等於問“為什麼人要吃飯”一樣,因為沒有人反對吃飯,也沒有人說讀書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卻認為,凡事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事出都有因,不應當馬馬虎虎,等閒視之。現在就談一談我個人的認識,談一談讀書為什麼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們常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我現在還要從盤古開天地以前談起,從人類脫離了獸界進入人界開始談。人成了人以後,就開始積累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如滾雪球,越滾越大,也就是越積越多。禽獸似乎沒有發現有這種本領,一萬年以前是這樣蠢,到了今天仍然是這樣蠢,沒有增加什麼智慧。人則不然,不但能隨時增加智慧,而且根據我的觀察,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有如物體從高空下墜一般。到了今天,達到了知識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驚。有的人竟憂心忡忡,不知這種技術發展“伊於胡底”(語出《詩經·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於胡底。”)。信耶穌教的人擔心將來一旦“克隆”出來了人,他們的上帝將向何處躲藏。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把腦海里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麼呢?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中國歷代都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讀書的知識分子,古代通稱之為“秀才”,常常成為取笑的對象,比如說什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無能。這話不無道理。在古代——請注意,我說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經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幾乎都是不識字的痞子流氓,中國歷史上兩個馬上皇帝,開國“英主”,劉邦和朱元璋,都屬此類。詩人只有慨嘆“可惜劉項不讀書”。“秀才”最多也只有成為這一批地痞流氓的“幫忙”或者“幫閒”,幫不上的,就只好慨嘆“儒冠多誤身”了。
但是,話還要再說回來,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身“說法”者的“高祖”、“太祖”之類,除了鎮壓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後代留下了什麼陵之類,供今天搞旅遊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竟無貢獻可言。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